TAP联合RS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的比较

目的:目前关于腹横肌平面(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TAP)阻滞联合腹直肌鞘(Rectus Sheath,RS)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效果对比尚不明确,为进一步明确TAP+RS阻滞用于上腹部术后镇痛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将TAP+RS阻滞与硬膜外阻滞用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观察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通过比较两种镇痛方法,以期为上腹部手术后镇痛提供更多选择和完善的镇痛方案。方法:拟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胃间质瘤切除术及胃癌根治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按1:1:1分为三组,分别为硬膜外组(E组),罗哌卡因TAP+RS组(TL组),布比卡因TAP+RS组(TB组)。E组患者进行胸段(T_(9-10))硬膜外阻滞;TL组使用0.375%罗哌卡因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TB组使用0.25%布比卡因行双侧腹横肌平面阻滞联合腹直肌鞘阻滞。术后采用舒芬太尼1μg/ml自控静脉镇痛泵。主要观察指标记录术后1 h、6 h、12 h、24 h、48 h患者休息和运动时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术后舒芬太尼用量;次要观察指标记录患者术中发生平selleckchem均动脉压低于60mm Hg的次数、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不良反应48 h内恶心呕吐及瘙痒情况、术前术后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及术前术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结果:最终本试验纳入87例患者,其中E组28例,TL组29例,TB组30例。三组患者术后1h、6h、12h、24h和48h休息和运动时VA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E组相比,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时间TL组和TB组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rickettsial infections时间比TL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镇痛泵舒芬太尼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E组相比,其他两组术后48h内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组和TL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E组相Decitabine比,其他两组术后拔除尿管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组和TL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中发生低血压次数E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组和TL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间术前IL-6、TNF-α血清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术后24小时IL-6、TNF-α血清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试验87例患者均未出现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结论:本研究表明,上腹部手术术后镇痛中采用TAP+RS阻滞术后镇痛方法能够提供与硬膜外术后镇痛相似的镇痛效果,且前者术中低血压、术后恶心呕吐、瘙痒发生率更低,更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同时在TAP+RS阻滞中使用布比卡因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能够提供更长时间的镇痛效果。故超声引导下TAP+RS阻滞可安全用于上腹部手术麻醉的术后镇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