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紫杉醇+顺铂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晚期NSCLC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紫杉醇+顺铂化疗,研究组患者在紫杉醇+顺铂化疗的基础上给予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功能状态、近期疗效、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计算CD4~+/CD8~+)、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功能状态改善率为50.00%,与对照组患者的32.50%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缓解率为82.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2.50%(P﹤0.01)。治疗后,对照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和CD4~+/CD8~+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CD8~+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CD4~+/CD8~+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50%,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87.50%(P﹤0.01)。随访6个月,研究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2.50%(P﹤0Compound C体内实验剂量.0routine immunization5)。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紫杉醇+顺铂治疗晚期NSCLAdavosertibC的效果明显,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安全性较好。

1例局部晚期NSCLC的新辅助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及文献复习

肺癌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在肺癌的病理类型中,非小细胞肺点击此处癌(NSCLC)约占总数的80%。虽LEE011小鼠然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然约有30%的患者在初诊发现时已经处于局部晚期。局部晚期肺癌患者差异性及historical biodiversity data异质性大,可伴有侵犯胸腔内脏器、肺门或纵隔淋巴结,手术难度以及风险较高,尽管部分患者能够获得手术切除机会,但术后仍存在复发率高、无进展生存期短等问题,总体疗效不佳,因此目前迫切需要加入一种全新的治疗方式改善这一问题。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为代表的癌症免疫疗法具有与既往传统化疗和靶向治疗不同的机制,目前已应用于多种实体瘤治疗中,部分患者存在生存获益。本文报道1例新辅助化疗联合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治疗驱动基因阴性局部晚期NSCLC有效的病例,为局部晚期NSCLC新辅助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对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自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需行肺癌根治术患者98例,根据患者镇痛方法分为APhage 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组(n=49)与B组(n=49)。两组患者均给予全身麻醉。A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以静脉麻醉方式进行复合麻醉;B组在RapamycinA组基础上,给予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3、6、12 h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术后1、3 d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质量。结果 术后3 h,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12 h的VAS评分较术后3 h、术后6 h降低;B组患者术后6 h、术后12 h的VAS评分均低于术后3 h,且逐渐降低;术后6 h、术后12 h, B组患者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 B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低于A组;术后3 d,两组患者TNF-α、IL-6水平均低于术后1 d,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麻醉优良率为98.0%(48/49),高于A组的89.8%(4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selleck合成应发生率为6.1%(3/49),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2%(4/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芬太尼复合纳布啡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较好,能够有效降低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连花清瘟制剂治疗病毒性疾病的Meta分析再评价

为了对连花清瘟制剂治疗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足口病等病毒性疾病的Meta分析再评价,得到更高等级的循证证据,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收集连花清瘟制剂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Meta分析,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22年4月1日。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及提取文献内容后,使用AMSTAR2量表评价纳入的Meta分析质量,使用GRADE系统评价各结局指标质量,并汇总连花清瘟制剂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在最终纳入的13human microbiome篇Meta分析中,3篇AMSTAR2评分为低级,10篇为极低级。共得到75个结局指标,涉及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手足口病,GRADE评分结果为高级证据5个(6.7%),中级证据18个(24.0%),低级证据25个(37.3%),极低级证据27个(36.0%)。结果显示,①在治NSC 127716配制疗流行性感冒方面,临床疗效显愈率连花清瘟制剂优于其他中成药和利巴韦林,而与奥司他韦差异无diABZI STING agonist IC50统计学意义;改善临床症状指标连花清瘟制剂优于其他中成药、奥司他韦与利巴韦林;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与转阴率连花清瘟制剂与奥司他韦或中西医抗流感常规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在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面,连花清瘟制剂联合或不联合常规治疗在总有效率、主要症状消退率及主要症状消退时间均优于常规治疗,并在改善发热好转率、发热持续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咳嗽消退率、咳嗽消退时间、乏力消退率、乏力消退时间、肌痛消退率、咯痰消退率、胸闷消退率等优于常规治疗;而在咽痛消退率、恶心消退率、腹泻消退率、食欲下降消退率、头痛消退率、呼吸困难消退率等方面,连花清瘟制剂与常规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胸部CT改善率、临床转重症率、治愈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连花清瘟单用或联合常规治疗均优于常规治疗。③在治疗手足口病方面,连花清瘟颗粒在总有效率、平均退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及病毒核酸转阴时间优于常规治疗。④安全性方面,连花清瘟制剂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均为轻症,可随停药痊愈。现有证据表明,连花清瘟制剂能减轻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及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并改善胸部CT指标,在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时有一定疗效,并且安全性佳。但由于原始研究的质量偏低,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临床试验支持以上结论。

存在高血压的心血管相关疾病住院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与焦虑水平的关系

目的分析存在高血压的心血管相关疾病住院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焦虑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自愿抽样法, 选取2021年9—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21例心血管相关疾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住院病历疾病诊断中是否有高血压, 分为高血压组(119例)和非高血压组(102例)。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焦虑水平评估, 应用自动免疫分析仪测定hs-CRP水平, 采用多因素logisticselleck回归分析hs-CRP与焦虑水平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hs-CRP异常(3 mg/L)者的焦虑风险是hs-CRP正常(≤3 mg/core microbiomeL)者的4.293倍(95%CI:1.569~11.748, P=0.005), 有焦虑者的hs-CRP异常风险是无焦虑者的3.878倍(95%CI:1.495~10.062, P=0.00更多5), 处于轻度和中重度焦虑水平者的hs-CRP异常风险分别是无焦虑者的4.525倍(95%CI:1.392~14.714, P=0.012)和3.286倍(95%CI:0.911~11.357, P=0.070);非高血压组无上述显著性关联。结论存在高血压的心血管相关疾病住院患者hs-CRP升高与焦虑存在相互关系。

2004-2019年中国肺癌死亡分布及趋势

目的 对2004-2019年中国肺癌死亡资料整理并分析其变化趋势,为肺癌防治策略与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整理汇总《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2004年至2019年中国城乡居民肺癌死亡率数据,利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对中国城乡居民肺癌标化死亡率的时间趋势进行分析;计算年度变Fer-1说明书化百分比(APC)及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结果 2004-2019年中国居民肺癌标化死亡率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农村居民标化死亡率逐年上升,城乡差距逐渐缩小。Joinpoint回归模型显示,城市男性肺癌标化死亡率在2004-2019年呈较高水平波动,无明显变化趋势(P>0.05);农村男性肺癌标化死亡率在2004-2019年平均每年上升2.0%(P=0.029),2008年为农村男性肺癌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的连接点;城市女性在2004-2009年逐年上升4.86%(P=0.008),获悉更多2009-2019年逐年下降2.36%(P=0.001),2009年为城市女性肺癌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的连接点;农村女性肺癌标化死亡率在2004-2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019年平均每年上升1.63%(P=0.003)。结论 2004-2019年,农村居民肺癌标化死亡率逐年上升,应重点关注农村群体,采取更有针对性、综合性的防治措施。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GSKJ4核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分期中的诊断效能以及应用价值。方法:medical psychology将我院80例结肠癌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对比多层螺旋CT检查诊断表现,与病理诊断效果进行对照,分析其在结肠癌分期中的诊断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中T1期肿瘤2例,估高2例;T2期肿瘤10例,CT分期正确6例,估高2例,估低2例;T3期肿瘤60例,CT分期正确56例,估高4例;T4期肿瘤8例,CT分期正确6例,估低2例。随访6个月存活74例,1年生存60例,2年生存41例,其中随访1、2年分期占比T1、T2患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3、T4中随访2年生存率低于随访1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随着T分期升高,生存率降低。结论:对结肠癌患者采用多TGF-beta/Smad抑制剂层螺旋CT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癌灶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但不同分期患者术后生存率具有一定的差异,分期升高,生存率降低。

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多西他赛治疗PD-L1阳性的经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KEYNOTE-010研究及5年生存更新数据解读

KEYNOTE-010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开放标签、全球多中心、Ⅱ~Ⅲ期研究,比较帕博利珠单抗2 mg/kg、10 mg/kg与多西他赛在PD-L1阳性的经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终点包括总人群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肿瘤细胞阳性比例分数(tumor cell proportion score,TPS)≥50%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及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在PD-L1 TPS≥50%的人群及总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不同剂量组的OS均显著性优于多西他赛组。在PD-L1 TPS≥50%的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不同剂量组的PFS均显著性优于多购买MK-2206西他赛组。在总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不同剂量组与多西他赛组间的PFS均无显著性差异。在安全性方面,帕博利珠单抗不同剂量组的3~5级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多西他赛组。在5年生存数据更新报告中,PD-L1 TPS≥1%的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多西他赛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5.selleckchem6%和6.5%;PD-L1 TPS≥50%的人群中,帕博利珠单抗组和多西他赛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5.0%和8.2%。在79例完成了35个周期/2年帕博利珠单抗治疗的患者中,5年OS率达到83.0%。KEYNOTE-010研究结果奠定了帕博利珠单抗在PDMedial sural artery perforator-L1阳性晚期NSCLC患者二线及以上治疗的地位。

Delta吻合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中的安全性和远期疗效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Delta吻合在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中手术技巧、安全性及远期疗效。方法GDC-0068抑制剂:回顾性分析我院41例在2015年7月—2021年8月实施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Delta吻合的关注指标、围手术期情况、并发症和远期生存疗效。对手术和重建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疼痛感、下床、通便和进食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日、淋巴结清扫数目、营养状况等进行分析。术后均全程随访,随访截止日期为2021年8月31号。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进行手术,手术时间为165(147,184)min,消化道重建时间为51(43,77)min,术中出血量为85(60,110)mL,腹壁切口长度4~6 cm,38例患者在术后第1~2天拔除胃管,均未发现明显的吻合口出血。所有患者均无明显RepSox细胞培养的术后疼痛,在术后第1~2天下床运动。37例患者在手术3~5 d之内恢复肠道通气。35例患者术后4 d内进流质饮食。41例均未出现伤口感染和腹腔感染,6例患者出现肺部感染,5例患者出现淋巴瘘。全部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和吻合口出血。分别有2例患者出现反流性胃食管炎和胃功能不全。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0±1.7) d。全组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死亡。所有病人均行标准的D2根治手术,清扫淋巴结数量为36(28,48)枚,阳性淋巴结数量为2(0,3)枚。术后TNM分期Ⅰ、Ⅱ、Ⅲ期分别有16例、23例和2例。全部患者均获得全程跟踪随访,随访率100%,术后1月内复查患者总蛋白和血清蛋白以及前白蛋白,均恢复到正常值水平。在随访期内未发现肿瘤复发或者转移。结论:Delepigenetic effectsta吻合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术消化道重建中是安全可行的,可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同时可获得良好的远期疗效。

miR-371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分析

目的 研究miR-371在胃癌细胞中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利用q-PCR检测人胃腺癌组织和多Z-IETD-FMK小鼠种胃癌细胞系中miR-371的相对表达量。利用细胞转染的方法分别将miR-371的对照序列(对照组)、miR-371的模拟物(模拟物组)或miR-371的抑制剂(抑制剂组)转染到MNK-45后,继而利用q-PCR检测MNK-45中miR-371的相对表达量,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细胞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癌旁组织相比,miR-371在胃腺癌组织中低表达(P<0.05)。与正常胃黏膜上皮细胞相比,miR-371在胃癌细胞系MGC803、AGS、MNK-45和SCG-7901中低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拟物组miR-371高表达,而抑制剂组miR-371低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拟物组细胞增殖能力降低,抑制剂组细胞增殖能力增强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Vorinostat-saha.html(P<0.05)。与对照组相比,模拟物组p-PI3K和p-Akt蛋白低表达,而抑制剂组p-PI3K和p-Akt蛋白高表达(P<0.05)。结论 miR-37Organizational Aspects of Cell Biology1在胃腺癌组织及胃癌细胞系内低表达,其可能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活化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