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紫杉醇治疗晚期宫颈癌的效果。方Immune subtype法抽取2015年10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晚期宫颈癌患者62寻找更多例, 按照治疗方案分为A组和B组, 每组31例。A组采用顺铂、紫杉醇治疗, 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重组人p53腺病毒Adezmapimod半抑制浓度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肿瘤变化情况、免疫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癌胚抗原(CEA)]、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存期。结果 B组总控制率为67.74%(21/31), 高于A组的41.94%(13/3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B组肿瘤长径小于A组, 肿瘤缩小率及CD3+、CD4+水平高于A组, SCC-Ag、CEA水平低于A组(P均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6/31), A组为25.81%(8/31), 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B组无进展生存期[(6.35±0.17)个月]长于A组[(4.51±0.13)个月], P0.05。结论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顺铂、紫杉醇治疗晚期宫颈癌, 能提高疾病控制率, 能改善免疫功能, 下调肿瘤标志物表达, 延长无进展生存期。
四妙勇安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四妙勇安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方法: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按照简单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西药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应用四妙勇安汤加biologic drugs味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积分、治疗有效率以及上臂周径和水肿分级。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5.00%(38/40);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2.50%(29/40)。经对比可知,实验组治疗有效率相比较于对照组较高(P<0.05),两组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各项症状积分分别为:肢体麻木(1.36±0.78)、肢体疼痛(1.33±0.45)、肢体沉重感(1.22±0.32)、体肿胀感(1.45±0.65);对照组各项症状积分分别为:肢体麻木(2.32±0.54)、肢体疼痛(2.57±0.84)、肢体沉重感(2.12±0.57)、肢体肿胀感(2.32±0.78),经对比可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vx-661.html知,实验组症状积分相比较于对照组较低(P<0.05)。实验组水肿分级:轻度34(85.00%);中度5(12.50%);重度1(2.50%);对照组水肿分级:轻度21(52.50%);中度:9(22.50%);重度10(25.00%)。经对比可知,实验组selleck化学水肿分级相比较对照组较优(P<0.05)。结论:四妙勇安汤加味联合西药治疗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内镜微创与正中开胸手术治疗心房粘液瘤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目的 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比内镜微创手术与正中开胸手术治疗心房粘液瘤的临床疗效。方法计MK-4827纯度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知网、万方、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搜集有关心房粘液瘤与内镜微创手术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0年9月,由2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估偏倚风险后,应用Stata 16.0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10篇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为938例,内镜微创组480例,正中开胸组458例,随访595例,共18个结局进入Meta分析,9个结局指标的合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时间[SMD=0.32,95%CI(0.00,0.63),P=0.048];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SMD=–0.35,95%CI(–0.56,–0.15),P=0.001];ICU停留时间[SMD=–0.42,95%CI(–0.62,–0.21),P<0.001];术后住院时间[SMD=–0.91,95%CI(–1.22,–0.60),P<0.001];术后引流量[SMD=–2.48,95%CI(–5.24,0.28),P<0.001];术后新发房颤[OR=0.29,95%CI(0.12,0.67),P=0.005];术后肺炎[OR=0.09,95%CI(0.02,0.36),P=0.001];术后输血[OR=0.22,95%CI(0.11,0.45),P<0.001];切口满意[OR=83.15,95%CI(1.24,5 563.29),P=0.039]。结论RepSox体内实验剂量 现有证据表明正中开胸手术较内镜微创手术的体外循环时间更短;术后在院和5年随访中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新发房颤、术后肺炎、术后输血、切口满意,内镜微创手术较正中开occupational & industrial medicine胸手术有更好的结果。
基于机器学习的癌症易感性、复发性和生存期预后方法综述
癌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对人类健康具有重大威胁.癌症预后分析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治疗及医疗资源的浪费,为医务人员及家属进行医疗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IP immunoprecipitation癌症研究的必要条件.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对癌症患者的预后情况进行自动化分析成为可能.此外,随着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智慧医疗的理念受到广泛关注.癌症患者作为智慧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有效的智能预后分析十分必要.本文对现有基于机器学习的癌症预后方法MRTX849核磁进行了综述:首先,对机器学习与癌症预后进行了概述,介绍了癌症预后及相关的机器学习方法,分析了机器学习在癌症预后中的应用;然后,对基于机器学习的癌症预后方法进行了归纳,包括癌症易感性预测、癌症复更多发性预测、癌症生存期预测,梳理了它们的研究现状、涉及到的癌症类型与数据集、用到的机器学习方法及预后性能、特点、优势与不足;最后,对癌症预后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直肠癌根治术治疗的90例患者资料,术后根Biotinidase defect据患者有无发生尿潴留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2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肿瘤分期、手术类型、腹部手术史、术前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手术时间,分析导致尿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0例患者术后有18例发生尿潴留,发生率为20.00%(18/90)。发生组男性、肿瘤分期(T4期)、腹腔镜手术、术前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手术时间≥4 h患者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年龄、肿瘤下缘距肛门距离、腹部手术史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PZ-6438细胞培养ogistic回归分析:男性、肿瘤分期(T4期)、腹腔镜手术、术前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手术时间≥4 h是直肠癌根治术后MEK抑制剂发生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直肠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较高,男性、肿瘤分期(T4期)、腹腔镜手术、术前合并泌尿系统疾病、手术时间≥4 h等是其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需针对高危因素制定干预措施,以预防尿潴留发生,改善患者预后。
493例肾上腺大占位构成特点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肾上腺大占位的构成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493例肾上腺占位直径≥4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诊原因、是否手术、术后病理诊断、影像学资料等。所有患者按内分泌功能评估结果分为功能性占位(n=264)与无功能性占位(n=229);按良恶性评估结果分为Diasporic medical tourism良性占位(n=348)与恶性占位(n=145),分析功能性占位、恶性占位所占比例及疾病谱分布情况。结果 (1)493例中男女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年龄(47.7±14.3)岁,首诊原因主要为肾上腺意外瘤者289例(58.6%)。(2)肾上腺大占位中功能性占位多于无功能性占位[53.6%(264/493) vs. 46.4%(229/493)点击此处];功能性占位中嗜铬细胞瘤占比最高(65.5%),无功能性占位中髓样脂肪瘤占比最高(22.3%);功能性占位与无功能占位患者间年龄、性别、病变位置及瘤体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肾上腺大占位中良性占位多于恶性占位[70.6%(348/493) vs. 29.4% (145/493)],恶性占位瘤体直径大于良性占位[(73.85±29.84) mm vs. (67.12±26.69) mm,P<0.05];良性和恶性占位中嗜铬细胞瘤占比均居首位,分别为32.2%和42.1%;良性占位与恶性占位患者间年龄、性别、病变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203580临床试验结论 肾上腺占位直径≥4 cm的患者中嗜铬细胞瘤比例最高,主要以肾上腺意外瘤就诊;功能性占位多于无功能性占位,良性占位多于恶性占位;恶性占位直径更大。
基于“一病一品”构建乳腺专科品牌的实践与探讨
目的 探讨以“一病一品”为框架,构建精细化乳腺专科护理品牌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基于“一病一品”框架,分别构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和化疗期全程护理框架与护理方案,打造术后患者患肢早期功能锻炼、化疗期止吐和生活质量提升等三个专科护理品牌项目。采用历史对照法,选取2019年1月—6月本科室收治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观察组,按“一病一品”方案实施护理。选取2018年6月—12月本科室收治的50例寻找更多乳腺癌患者作更多为对照组,按照乳腺癌护理常规护理。结果 观察组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依从率、人均呕吐次数和生活质Skin bioprinting量评分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乳腺癌“一病一品”护理模式的构建为护士提供了详细、精准的全流程最佳护理路径和护理方案,解决了患者围手术期、化疗期的关键护理问题,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小肿瘤乳腺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
目的探讨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的小肿瘤(≤1.0 cm)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 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方法回Regulatory intermediary顾性分析2017—2019年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首诊60例以腋窝淋巴结转移为首发症状小肿瘤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研究组), 同期纳入非小肿瘤且淋巴结阴性(对照组A)、非小肿瘤且淋巴结阳性(对照组B)、小肿瘤且淋巴结PF-07321332供应商阴性(对照组C)作为对照组。选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以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Ki67四项指标对比分析在原发病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灶间的区别, 并结合随访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中四项指标在原发灶和转移淋巴结中均存在不一致现象,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2的表达对照组B、研究组、对照组C、对照组A呈现递减趋势;研究组腋窝淋巴结转移3枚组共19例, Her-2阳性率为11/19, 淋巴结转移≤3枚组共37例, Her-2阳性率为21.6%(8/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R、PR和Ki67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B中腋窝淋巴结转移3枚组和Pidnarulex体内≤3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随访资料, 研究组中淋巴结转移3枚组中以后发生远处转移者4例, Ki67的表达率为4/4, 未发生远处转移者13例, Ki67的表达率为5/1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包括小肿瘤乳腺癌原发灶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灶间ER、PR、Her-2和Ki67表达一致性较好, 多数情况可以用原发病在生物学指标评价整体病情, 但部分患者确实存在不一致现象, 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 用以全面评估病情;Her-2阳性表达似乎在整体中表现与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关, 尤其在小肿瘤乳腺癌≤1.0 cm中表现出更优相关性;对于腋窝淋巴结转移阳性且原发病灶≤1.0 cm浸润性导管癌患者, Ki67的高表达似乎提示更远期更易发生远处转移。
中性粒细胞在肿瘤发生和进展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近年来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作为主要的免疫细胞亚群之life-course immunization (LCI)一,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受到广泛关注。以调控中性粒细胞功能表型为目标的肿瘤免selleckchem CL 318952疫治疗研究逐渐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据表明,中性粒细胞可以通过释放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各类细胞因子、蛋白酶和胞外诱捕网(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以及影响其他免疫细胞功能等方式参与肿瘤免疫微环境重塑,从而影响肿瘤进展。研究发现,中性粒细胞存在两种功能表型,既N1和N2亚型,分别发挥促肿瘤和抗肿瘤功能。考虑到中性粒细胞在肿瘤进展中的双重作用,靶向肿瘤微环境(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TME)中的中性粒细胞,使其向N1方向极VX-661 NMR化,将可能成为一种潜在的新型抗肿瘤免疫治疗方法,本文将对这一领域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从调控中性粒细胞功能表型从而调控TME角度进行肿瘤免疫治疗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c-MYC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原癌基因c-MYC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实Chemicals and Reagents时荧光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LY2835219检测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c-MYC的表达水平。分别用c-MYC过表达质粒或小发卡RNA(shRNA)转染胃癌AGS细胞,获得稳定表达c-MYC、敲低c-MYC的亚细胞株。采用MTT、软琼脂克隆平板、基质胶侵袭等体外细胞实验,检测c-MYC对胃癌细胞增殖及侵袭的作用。通过Kaplan-Meier Plot、BioGRID、Harmonizome等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胃癌中c-MYC可能的靶基因CX-5461体外。采用qRT-PCR、Western blot检测AGS细胞中c-MYC的靶基因表达。结果:相比癌旁组织,胃癌组织中c-MYC表达显著升高(P<0.05)。过表达c-MYC促进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敲低c-MYC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和侵袭(均P<0.05)。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自噬相关基因ATG7,并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c-MYC可上调胃癌细胞中ATG7的表达。结论:c-MYC可能通过上调自噬相关基因ATG7的表达,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