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84对顺铂耐药肺癌细胞PI3K、AKT和mTOR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miR-184对顺铂耐药的肺Smoothened Agonist癌细胞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选择人肺腺癌A549和鳞癌SKMES1细胞系分别建立顺铂耐药细胞模型。构建miR-184过表达和低表达质粒载体并成功转染耐药A549和SKMES1细胞,构建过表达和低表达miR-184的耐药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未处理的肺癌细胞)、耐药组、过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各组细胞培养24、48和72 h后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培养72 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I3K、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结果:耐药组A549和SKMES1细胞中miR-18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耐药组A549和SKMES1细胞增殖率升高;与耐药组比较,过表达biologically active building block组A549和SKMES1细胞增殖率升高,而低表达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耐药组A549和SKMES1细胞凋亡率降低;与耐药组比较,过表达组A549和SKMES1细胞凋亡率降低,而低表达组升高(P<0.05)。与对照点击此处组比较,耐药组A549和SKMES1细胞PI3K、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与耐药组比较,过表达组A549和SKMES1细胞PI3K、AKT和mTOR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而低表达组降低(P<0.05)。结论:miR-184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细胞信号通路,促进顺铂耐药肺癌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

胰腺肿瘤多学科协作团队模式优化诊疗和改善预后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胰腺肿瘤多学科协作团队(MDT)模式的诊断价值和患者依从性, 以及MDT对胰腺癌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5月至2021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胰腺肿瘤MDT门诊接诊的927例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学资料[男性554例, 女性373例, 年龄(58.1±13.3)岁(范围:15~89岁)], 以及2012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检查结果证实为胰腺导管腺癌的677例患者的资料[男性396例, 女性281例, 年龄(63.6±8.9)岁(范围:32~95岁), 其中79例经胰腺肿瘤MDT讨论]。根据WHO 2010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和临床诊疗常规对入组病例进行分Cobimetinib半抑制浓度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和计算存活率, 使用Log-AZD1152-HQPA半抑制浓度rank检验法行单因素分析, 使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 通过χ2检验进行生存率的比较。结果 927例讨论病例中, 诊断不明病例233例(25.1%), MDT门诊对109例患者(46.8%, 109/233)做出直接诊断, 其中98例与最终诊断相一致, 正确率为89.9%(98/109)。后期(2019年6月至2021年12月)MDT门诊做出直接诊断的比例(36.6%, 41/112)较前期(2015年5月至2019年5月)(56.2%, 68/121)有所下降, 而诊断正确率(90.2%, 37/41)则与前期(89.7%, 61/68)基本一致。MDT门诊患者的总体依从率为71.5%(663/927), 后期患者的依从率(81.4%, 37/41)较前期(63.4%, 325/512)明显升高。经过MDT制定诊疗方案的胰腺癌患者术后中位生存期较未参与的患者有延长的趋势, 但两组差异无统bioanalytical method validation计学意义(35.2个月比30.2个月, P0.05)。MDT组患者术后1年及3年生存率高于未参加MDT组(1年:88.6%比78.4%, P0.05;3年:32.9%比21.9%, P0.05), 但两组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比4.8%, P0.05)。结论 MDT门诊是较为准确、便捷诊断胰腺疑难病例的方式, 近年来MDT门诊患者的依从率有所升高。经MDT制定诊疗方案的胰腺癌患者有更高的1年及3年术后生存率, 但患者的长期生存获益仍需要更大样本量的研究结果来验证。

腹腔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凝血因子、胃肠道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

目的 探讨分析腹腔Bioconcentration factor镜根治术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凝血因子、胃肠道功能及肿瘤标志物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分法将2017年2月到2021年2月至榆林市第二医院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的88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开腹手术,观察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因子、胃肠道功能、肿瘤标志物水平。结果 治疗后selleck HPLC两组患者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均降低,纤维蛋白原(Fbg)升高,且观察组患者aPTT、PT、TT水平较对照组降低,Fbg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腹胀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开始进食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癌胚抗原(CEA)、癌相关糖抗原(CA199、CA242)水平均降低,观察组患者CEA、CA199、CA24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腔镜根治术治疗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高胃动素、胃泌Naporafenib素含量,缩短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改善血液高凝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CT特征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中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达状态的价值

目的 探讨CT特征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甲状腺转录因子1表Alpelisib试剂达状态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并有甲状腺转录因子1免疫组化结果LEE011抑制剂的146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术前胸部CT图像,共评估了6个定量参数及17个定biologic properties性参数,定量变量采用正态分布检验、偏态分布描述性统计、非参数方法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变量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性检验。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构建预测TTF-1的多参数模型,通过ROC曲线比较各单因素及多参数模型预测值的诊断效能。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检测观察者间定量测量的一致性。结果 定量参数中平均CT值、最小CT值、SD、长径、短径及定性参数中成分、支气管“充气”征、结节型/肿块型、胸膜增厚、阻塞性肺气肿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示平均CT值、最小CT值、SD、长径及短径在预测TTF-1表达中诊断效能较好,其AUC值分别为0.682、0.696、0.728、0.764、0.745,多参数模型预测概率值AUC值为0.840,诊断效能最高。观察者间全部定量特征的测量一致性尚可(ICC0.40~0.75)或较高(ICC>0.75)。结论 CT特征可以评估非小细胞肺癌TTF-1的表达状态,多参数模型诊断效能较单因素分析更高。

离退休高龄患者无症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离退休高龄患者无症状脑梗死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使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取86例离退休高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56例无症状脑梗死(SBI)者为病例组,30例同期住院无SBI者为对照组,记录SBI病灶分布,对两组患者一般数据及心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评估其对高龄SBI影响。结果:(1)高龄SBI的梗死灶绝大多数为腔隙性脑梗死,大约有2/3分布于基底节区和侧脑室周围。(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增加和高血压病史是离退休高龄者无症状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selleck抑制剂05)。结BMN 673论:体重增加是离退休高龄者不罹患enzyme immunoassaySBI的保护性因素,而高血压病史是离退休高龄SBI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离退休高龄者适当增加体重,积极防治高血压可降低SBI发生危险,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新冠肺炎寒湿疫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目的为中医理论下新冠肺炎归属“寒湿疫”提供病理模型,本实验通过脂多糖诱导小鼠引发细胞因子风暴,结合寒湿刺激,旨在建立合理、实用的寒湿疫小鼠模型。方法24只雄性KM小鼠随机分为两个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1(脂多糖组)为腹腔注射5mg/kg脂多糖生理盐水溶液,造模组2(脂多糖+寒湿刺激组)为腹腔注射Colforsin生产商5mg/kg脂多糖生理盐水溶液+寒湿刺激,正常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造模8d后,评价模型小鼠在中医理论下的相关外观行为表征,以及肺指数、脾指数、胸腺指数,ELISA检测肺组织细胞因子的水平,检测环氧化酶2(COX-2)、瞬时受体电位通道蛋白V1和A1(TRPV1和TRPA1)的表达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脂多糖+寒湿刺激组小鼠的外在状态和行为表现与中医理论定义的寒湿证相一致,包括活跃程度下降、精神状态不佳。模型组的肺指数,胸腺指数,脾指数高于正常组;脂多糖+寒湿刺激组的细胞因子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脂多糖组;HE染色显示,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nvp-tnks656.html模型组肺组织损伤明显。模型组中helminth infectionCOX-2和TRPA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TRPV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结论脂多糖+寒湿刺激小鼠模型可作为构建中医理论下新冠肺炎引起的“寒湿疫”病证较为理想的方法,模型组小鼠指标变化符合文献报导的新冠肺炎造成的机体损伤。

左归丸含药血清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左归丸对乳腺癌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是否与其调节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表达有关。方法 以人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为研究对象,制备左归丸含药血清,实验分为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incb28060.html空白对照组、左归丸低、中、高剂量(4.84,9.68,19.36 g·kg~(-1))组、西黄丸(0.55 g·kg~(-1))组。孵育24 h、48 h、72 h,采用噻唑蓝(MErastin细胞培养TT)法检测左归丸含药血清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左归丸含药血清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左归丸含药血清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采用Hoechst33342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核的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左归丸含药血清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上清液IL-8含量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左归丸含药Lab Automation血清对乳腺癌MDA-MB-231细胞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 左归丸含药血清能够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迁移,促进细胞凋亡,减少IL-8含量,抑制MIF、VEGF表达。结论 左归丸含药血清能够有效抑制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可能与其调节MIF、VEGF表达有关。

梭形细胞血管瘤8例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梭形细胞血管瘤(spindle cell hemangioma, SCH)临床病理及分子遗传学特Anti-microbial immunity征。方法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2013年1月至2021年9月明确诊断为SCH的病例8例, 并对其临床、病理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Sanger测序检测经过样本DNA质量筛选的4例SCH、24例非SCH血管病变和5例血管周细胞肿瘤样本中IDH1基因132密码子和IDH2基因172密码子突变情况。结果 8例患者中, 男性、女性各4例。初发年龄0~46岁, 平均年龄28岁, 中位年龄32岁。病程半年至31年不等, 6例初发, 2例为复发后就诊病例。病变位于足部4例、踝部2例、手部2例。6例单发, 2例多发。肿瘤最大径1~5 cm。8例肿瘤均具有海绵状血管瘤样区和实性区。实性区主要可见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和裂隙状血管。两种区域和实性区内胞质空泡化的上皮样细胞是SCH特征性的诊断线索。包含实性区上皮样细胞在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可表达CD31(8/8)、ERG(4/4)、CD34(5/8)、D2-40(2/3)。梭形细胞表达平滑肌肌动蛋白(8/8)。内皮细胞和梭形细胞均不表达HHV8(0/7)、结蛋白(0/5)和S-100蛋白(0/3)。4例SCH中, 1例检出INCB018424供应商IDH1 p.R132C突变, 1例检出IDH2 p.R172G突变, 2例阴性。29例非SCH病变均未检测出IDH1基因132密码子和IDH2 基因172密码子突变。7例SCH行完整切除术, 1例行部分切除术。6例获得随访资料, 随访时间5~90个月, 平均46个月。6例均无转移, 行部分切除术者残余病灶无进展, 余5例无复发。结论诊断SCH应结合发生部位、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等综合分析。I更多DH1基因132密码子和IDH2基因172密码子突变在血管源性病变中对SCH具特异性, 困难病例可行基因检测辅助诊断。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于该院就诊的85例AML患者作为AML组,进一步根据AML患者染色体检查情况将其分为高危组(25JNJ-42756493说明书例)和非高危组(60例),另取85例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体检健康组。所有AML患者入组后均接受标准诱导方案治疗,根据临床疗效可将其分为完全缓解(CR)组(55例)和未CR组(30例)。检测并比较AML组与体检健康组、高危组与非高危组、 CR组及未CR组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同时分析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AML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均低于体检健康组(P<0.05)。高危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均低于非高危组(P<0.05)。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基因(FLT3-ITD)突变阳性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高于FLT3-ITDInformed consent突变阴性者(P<0.05);核仁磷酸蛋白基因1(NPM1)突变阳性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表达水平高于NPM1突变阴性者(P<0.05)。CR组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比例及CD4~+/CD8~+均高于未CR组(P<0.05)。结论 AML患者随着病情进展,可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降低而引起机体VX-765浓度免疫功能失衡,且FLT3-ITD、NPM1突变阳性均可导致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异常,临床疗效较好的AM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可见明显升高。

Achaete Scute同源物2在消化系统肿瘤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Achaete Scute同源物2(ASCL2)基因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检索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筛选出胃癌与结直肠癌均显著变化的ASCL2基因。通过肿瘤免疫估计资源(TIMER)数据库分析ASCL2在各类肿瘤中相对于正常组织的表达水平。利用GEPIA数据库评估ASCL2对消化系统肿瘤临床预后的影响, 并通过TIMER数据库研究了ASCL2与癌细胞免疫浸润的相关性。通过cBioportal网站对ASCL2共表达的错配修复基因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神经肽S受体1(NPSR1)、棕榈油酰蛋白羧酸酯酶(NOTUM)、RP11-400N13.2及ASCL2是胃癌、结肠癌与直肠癌共有的与正常组织比较表达差异最显著的4个基因。ASCL2在结肠腺癌、食管腺癌、直肠腺癌及胃腺癌等多数肿瘤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0.61±0.03、0.56±0.02、0.67±0.04、0.59±0.03比0.14±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CL2高表达的食管腺癌患者预后差[总生存期:风险比(HR)=1.6, P0.05;无病生存期:HR=1.6, P0.05]。cBioportal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ASCL2基因表达与错配修复基因MLH1(rs=0.17, P0.05)和PMS2(rs=0.30, P0.05)的表达均呈正相关。ASCL2表达与结直肠腺癌肿瘤纯度呈正相关(r=0.237, P0.05), 与结肠腺癌中B细胞(r=-0.159, PLY2835219使用方法0.eggshell microbiota05)、CD8+T细胞(r=-0.468, P0.05)、巨噬细胞(r=-0.115, P0.05)、中性粒细胞(r=-0.340, P0.05)和树突状细胞(r=-0.351, P0.05)的浸润水平呈负相关, 在直肠腺癌中与肿瘤纯度呈正相关(r=0.260, P0.05), 与CD8+T细胞(r=-0.431, P0.05)、中性粒细胞(r=-0.305, P0.05)和树突状细胞(r=-0.186, P0.05)的浸润水平呈负相关。结论 ASCL2在消化系统肿瘤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且抑制消化系统肿瘤患者机体免疫, 与其预后密切SB203580细胞培养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