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组织miR-92a、KLF4 mRNA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miRNA-92a、KLF4 mRNA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参数、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9月长沙市第一医院乳甲外科收治的124例乳腺癌患者。qRT-PCR检测癌组织和距离> 5 cm的癌旁组织中miR-92a、KLF4 m RNA表达;Pearson相关性分析乳腺癌组织中miR-92amRNA表达与KLF4 m RNA表达的相关性;绘制不同miR-92a、KLF4 mRNA表达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影响因素。结果 癌组织miR-92a、KLF4 mRNA相对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乳腺癌组织中miR-92a与KLF4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12,P <0.05)。临床分期Ⅲ、Ⅳ期和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miR-92a、KLF4 mRNA表达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P <0.yellow-feathered broiler05)。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分化程度、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患者miR-92a、KLF4 mRNA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R-92a、KLF4 mRNLRP3抑制剂NA相对表达量高表达患者累积生存率低于低表达患者(P <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Ⅲ、Ⅳ期[■=3.716(95%CI:1.765,7.826)]、淋巴结转移[■=3.021(95%CI:1.341,6.803)]、miR-92a≥1.627[■=3.401(95%CI:1.358,8.515)]、KLF4 mRNA≥2AM-2282体外.270[■=2.059(95%CI:1.026,4.133)]是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miR-92a、KLF4 m RNA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可能成为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钼靶X线摄影和MRI对乳腺癌的诊断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MRI检查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21年8月,医院手术病chronic antibody-mediated rejection理证实的5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乳腺钼靶X线摄影及MRI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各项指标。结果 两种技术诊断腋窝淋巴结肿大、钙化灶、肿块或结节、胸大肌浸润的准确率比较显示,MRI检查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钼靶X线摄影检查,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摄影检查的误诊率(8.00%)、漏诊率(12.00%)均高于MRI检查误诊率(2.00%)、漏诊率(4.00%),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钼靶X线摄影检查检查乳腺肿瘤最大直径大于MRI,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乳腺癌诊断期间,乳腺钼靶X线摄影和MRI检查均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钼靶X线摄Imidazole ketone erastin影检查确认细节能够更好地看出乳腺肿瘤最大直径,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选择最终检查方式。

肺癌化疗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及其与SP-D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

目的 研究肺癌化疗患者肺部感染病原学特点、危险因素及其与表面活性蛋白D(SP-D)基因多态性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796例肺Entinostat溶解度癌化疗患者临床资料为样本开展横断面研究,诊断有无肺部感染并进行病原学分析,同时检测SP-D基Universal Immunization Program因多态性,根据肺部感染情况分为感染组92例和非感染组704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SP-D基因多态性对肺部感染的影响。结果 796例肺癌化疗患者发生肺部感染92例,占比11.56%,共检出病原菌146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2株(56.16%),革兰阳性菌selleckchem DS-320153株(36.30%),真菌11株(7.53%);感染组年龄、糖尿病占比、血清白蛋白(ALB)、化疗周期和住院时间高于非感染组,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占比低于非感染组(P<0.05);感染组和非感染组SP-D基因rs2243639A/G、rs3088308A/T和rs721917T/C位点基因型分布均满足Hardy-Weinber平衡定律,且感染组SP-D基因rs721917T/C位点CC基因型和C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化疗周期和SP-D基因rs721917CC基因型为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独立危险因素(P<0.05),ALB和应用抗菌药物为保护因素(P<0.05)。结论 肺癌化疗患者肺部感染发生风险较高,病原菌分布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同时SP-D基因rs721917CC基因型可能导致肺部感染易感性增加。

基于PI3K/Akt/HIF-1α信号通路探讨补肾活血汤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的作用机制

目的: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补肾活血汤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的潜在作用机制,并通过体外细胞模型进行实验验证。方法首先通过网络药理学筛选补肾活血汤的主要有效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进一步获取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相关的疾病靶点。将二者的共同靶点信息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其次利用生存分析网站(Kaplan-MeierPlotter)对关键靶点进行生存分析。最后通过体外实验噻唑蓝(MTT)比色法评估细胞增殖抑制活性,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验证关键靶点及通路,并使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PCR)评估关键靶点mRNA表达。结果网络药理学研究共获得补肾活BI 10773抑制剂血汤活性成分716个,关键靶点249个,补肾活血汤和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骨质疏松的共同靶点135个,其中蛋白激酶B(Akt)1、低氧诱导因子1A(HIF1A)是两个关键靶点,靶点共涉及生物过程531种,细胞组成62种,分子功能162种,参与乳腺癌、内分泌抵抗等细胞信号通Translation路145条;靶点有效地富集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和HIF-1两条信号通路。体外实验中,MTT比色法显示,与空白组相比,22.5、45、90g·L~(-1)以及45、90、180g·L~(-1)质量浓度的补肾活血汤作用48h后分别能不同程度的降低人LuminalA型乳腺癌细胞系MCF-7和T47D细胞增殖率和细胞运动能力。将0、15、60g·L~(-1)的补肾活血汤干预MCF-7细胞48h,Westernblot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不同质量浓度的补肾活血汤作用于MCF-7细胞中p-PI3K、PI3K、p-Akt、Akt和HIFPS-341细胞培养-1α相对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P<0.001,P<0.000 1),且呈浓度依赖性。采用Real-timePCR检测关键靶点HIF-1α的mRNA表达,结果显示随浓度升高MCF-7细胞中HIF-1α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01),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补肾活血汤通过PI3K/Akt/HIF-1信号通路作用于关键靶点Akt1、HIF1A,进而干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的骨质疏松。

TEAD2在口腔鳞癌中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探究口腔鳞癌(OSCC)组织中转录增强相关结构域2(TEAD2)的表达模式及其对OSC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97例OSCC患者肿瘤样本和20例口腔黏膜健康者样本,采用免疫组化(IHC)染色检测样本中TEAD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OSCC患者临床参数及预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NASH)之间的关系。使用小干扰RNA(siRNA)转染沉默CAL27细胞TEAD2,通过细胞流式实验、划痕实验及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TEAD2沉默后对CAL27细胞凋亡、迁移及侵袭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相关蛋白和基因的表达。结果:IHC结果显示,TEAD2在OSCC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口腔黏膜(P<0.05)。TEAD2高表达水平与患者肿瘤大小、病理分级、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TEAD2高表达组患者总体及无病生存率低(P<0.05)。TEAD2沉默后,CAL27细胞凋亡MDV3100分子量能力提高,侵袭、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0.01),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上调,N钙黏蛋白(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锌指转录因子(Snail)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MCC950浓度。结论:TEAD2在OSCC中高表达,其高表达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参与OSCC细胞迁移、侵袭及凋亡的调控。

~(99)Tc~m硫胶体淋巴显像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99Tcm硫胶体淋巴显像在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RAD001分子量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的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进行99Tcm硫胶体淋巴显像, 分析淋巴管显像、淋巴结显像以及二者联合诊断下肢淋巴水肿的结果, 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淋巴管显像和淋巴结显像单独及二者联合的诊断效能, 计算约登指数、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50例患者的100个下肢中发生淋巴水肿56个, 无明显水肿44个。单独以淋巴管显像异常进行诊断, 56个淋巴水肿下肢中, 下肢淋巴管显像阳性38个(67.9%), 阴性18个(32.1%);44个无明显水肿下肢中, 下肢淋巴管显像阳性6个(13.6%), 阴性38个(86.4%);灵敏度67.9%, 特异度86.4%, 约登指数0.543。单独以淋巴结显像异常进行诊断, 56个淋巴水肿下肢中, 下肢淋巴结显像阳性42个(75.0%), 阴性14个(25.0%);44个无明显水肿下肢中, 下肢淋巴结显像阳性13个(29.5%), 阴性31个(70.5%);灵敏度75.0%, 特更多异度70.5%, 约登指数0.455。以淋巴管显像与淋巴结显像联合诊断, 56个淋巴水肿下肢中, 淋巴管与淋巴结显像阳性48个(85.7%), 阴性8个(14.3%);44个无明显水肿下肢中, 淋巴管与淋巴结显像阳性14个(31.8%), 阴Mucosal microbiome性30个(68.2%);灵敏度85.7%, 特异度68.2%, 约登指数0.539。淋巴管显像与淋巴结显像联合诊断的AUC为0.781, 淋巴管显像异常诊断AUC为0.771, 淋巴结显像异常诊断AUC为0.739(均P0.01)。结论 99Tcm硫胶体淋巴显像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淋巴水肿的诊断有较大帮助。淋巴结显像与淋巴管显像联合对患者下肢淋巴水肿的诊断效能较高。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老年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整体功能、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老年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整体功能、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于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93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Pexidartinib研究购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47例)与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均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均由同一组外科医生完成。对照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行常规康复Hepatic portal venous gas训练,观察组患者于术后第1天开始采用主动呼吸循环技术进行锻炼。两组患者均于术后第14天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胸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14天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Taurine体内VEDD)]、肺功能[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和一秒率]、改良的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ale,mMRC)评分和6 min步行距离,以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后胸腔引流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胸管拔除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4天LVEF均显著大于本组术后第1天(均P<0.05),LVEDD均显著小于本组术后第1天(均P<0.05),FEV_1和一秒率均显著高于本组术后第1天(均P<0.05),mMRC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术后第1天(均P<0.05),6 min步行距离均显著长于本组术后第1天(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4天LVEF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LVEDD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FEV_1和一秒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mMR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6 min步行距离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主动呼吸循环技术对老年肺癌电视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整体功能改善良好,且可改善患者心肺功能和运动耐量,降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血清KL-6水平与安罗替尼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关系

目的 评估血清KL-Quantitative Assays6水平对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12月桂林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接受安罗替尼治疗分为NSCLC组和安罗替尼+NSCLC组,各40例。NSCLC组接受常规治疗,安罗替尼+NSCL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安罗替尼口服治疗。比较两组血清KL-6水平,分析安罗替尼+NSCLC组血清KL-6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生存时间的关系,Kaplan-Meier曲线和多变量CoxNirogacestat配制回归模型确定安罗替尼+NSCLC组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安罗替尼+NSCLC组血清KL-6水平低于NSCL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肿瘤分化程度的安罗替尼+NSCLC组患者血清K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分期和转移部位数的安罗替尼+NSCLC组患者血清KL-6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selleckchem Baf-A15);高KL-6水平的安罗替尼+NSCLC组患者中位生存期、总生存时间少于低KL-6水平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回归模型显示,KL-6水平是影响安罗替尼+NSCLC组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结论 血清KL-6水平可作为安罗替尼治疗的NSCLC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腹腔镜超声于肝癌腹腔镜切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究腹腔镜超声于肝癌腹腔镜切Anti-CD22 recombinant immunotoxin除术中的应用及对患者切缘情况、肿瘤凋亡有关分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日照市岚山区人民医院小肝癌患者79例, 其中男59例、女20例, 年龄(53.57±10.16)岁, 依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腹腔镜超声组(40例)、常规组(39例)。常规组行常规肝癌腹腔镜切除术, 腹腔镜超声组行腹腔镜超声下手术。比较两组手术与切缘情况、并发症、术后3年生存情况与术前、术后2周、4周肿瘤凋亡有关分子[凋亡相关因子(Fas)、凋亡相关因子配体(FasL)、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量、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癌胚抗原(CEA)]、肝功能指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 其中计量资料行t检验, 不同时间点、组别及交互作用下计量资料应用重复测量分析,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结果腹腔镜超声组术中出血量较常规组少, 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短, 平均与最短环周切缘距离Liproxstatin-1采购均较常规组长, 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腹腔镜超声组术后2周、4周肿瘤组织中的Fas[(129.42±14.68)、(142.95±16.74)]、Caspase-3 mRNA[(137.30±17.08)、(151.24±18.23)]表达量均高于常规组[(112.85±12.79)、(125.47±14.96)、(121.16±13.71)、(132.09±16.54)](F=SCH727965作用17.185、14.769, 均P0.001), FasL mRNA表达量[(74.85±6.73)、(65.68±5.25)]低于常规组[(86.36±7.52)、(79.09±6.16)](F=19.059, P0.001);腹腔镜超声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0.00%(4/40), 低于常规组的28.21%(11/39)(χ2=4.255, P=0.039);腹腔镜超声组术后3年总生存率为77.50%(31/40)、无瘤生存率为42.50%(17/40), 与常规组的66.67%(26/39)、35.90%(14/39)相比,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53、0.361, P=0.283、0.548)。结论腹腔镜超声应用于肝癌腹腔镜切除术患者可保证环周切缘, 减轻手术创伤, 调节肿瘤凋亡有关分子表达, 降低肿瘤恶性程度, 改善肝功能, 减少并发症, 促进患者恢复。

高危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新辅助治疗患者术后出现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9例接受新辅助治疗后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局限性高危前列腺癌购买AM-2282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切缘状态,将切缘阴性患者纳入阴性local infection组,切缘阳性患者纳入阳性组。分析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穿刺Gleason评分、新辅助治疗周期、新辅助治疗前后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体积(PV)与切缘阳性的相关性。结果 本研究109例患者,阳性组共20例(18.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治疗后tPSA、新辅助治疗后PSAD、淋巴结情况与患者切缘状态密切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新辅助治PF-03084014抑制剂疗后tPSA>0.2 ng/mL、淋巴结阳性是影响病理结局出现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淋巴结阳性、新辅助治疗后tPSA>0.2 ng/mL及新辅助治疗后PSAD>0.19 ng/mL/mL的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出现切缘阳性的风险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