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尼二线治Ascorbic acid biosynthesis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2月汉中市中心医院肿瘤内科收治的NSCLC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多西他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均持续用药2个周期。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细胞角蛋白19片段抗原21-1(CYFRA21-1)、癌胚抗原(CEA)、糖蛋白抗原125 (CA125)及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水平和CD4~+/CD8~+值;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后随访2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48.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YFRA21-1、CEA、CA125及SCC水平分别为(2.26±0.87) ng/mL、(13.43±1.36) ng/mL、(24.51±3.71) U/mL及(1.24±0.31) 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37±1.05) ng/mL、(18.39±2.29) ng/mL、(32.19±3.20) U/mL及(3.36±0.94)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4~+/CD8~+水平分别为(59.62±4.15)%、(38.12±4.88)%、1.61±0.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94±5.25)%、(35.25±4.34)%、1.32±0.24,CD8~+水平为(20.54±2.5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76±2.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28%,略高于对照组的17.02%,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年生存率及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0.43%及25.53%Telaglenastat,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7.66%及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阿帕替AM-2282供应商尼二线治疗晚期NSCLC可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生存期。
101例胃肠道间质瘤术前外周血NLR、PLR和SII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究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术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系统免疫炎症指数(SII)与其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中国人民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2014年12月至2018年12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101例GIST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血常规结果,计算NLR、PLR和SII,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NLR、PLR和SII最佳截断值。采用卡方检验或t检验分析NLR、PLR和SII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应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明确GIST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RFS)的影响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明确GIST患者R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GIST患者术前的NLR、PLR和SII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NIH危险程度分级具有相关性(P<0.05),但与肿瘤细胞的核分裂象无相关性(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rFer-1作用ank检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NLR、PLR、SII、手术方式、肿瘤部位、肿瘤直径、肿瘤细胞核分裂象和NIH危险程度分级是GIST患者RFS的影响因素。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术后是https://www.selleck.cn/products/dabrafenib-gsk2118436.html否接受规律的IM辅助治疗(HR=32.876,P<0.001)、NIH危险程度分级(HR=129.182,P<0.001)和PLR(HR=5.719,P=0.028)是GIST患者RFS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GIST患者术前的NLR、PLR和SII与GIST患者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和NIH危险程度分级的病理特征相关,是multi-gene phylogenetic患者术后RFS的影响因素。PLR是GIST患者RFS的独立影响因素。
中医体质辨识对正常高值血压者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和踝臂指数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中医体质辨识对正常高值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 200例体检者采取随机方式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100例。至试验结束时,观察组97例,对照组99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生活方式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体质辨识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CAU chronic autoimmune urticaria、舒张压(DBP)、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踝臂指数(ABI)、体质量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平和质和偏颇体质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AMG510体外平和质、偏颇体质占比体质分别为27.8%、72.2%,对照组平和质、偏颇体质占比体质分别为28.3%、71.7%;治疗后,观察组平和质、偏颇体质占比体质分别为47.4%、52.6%,对照组平和质、偏颇体质占比体质分别为33.3%、66.7%。观察组治疗后平和质占比高于治疗前,偏颇体质占比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平和质与偏颇体质占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平和质占比高于对照组,偏颇体质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SBP、DBP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BMI、TC、TG及左右baPWV、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Navitoclax试剂疗后SBP、DBP、TC及左右ba PWV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BMI、TG及左右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BP、TC及左右baPWV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DBP、BMI、TG及左右AB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对正常高值血压人群进行干预,可及时控制患者血压水平,降低TC,改善baPWV,可对动脉硬化及高血压的防治起到良好的作用。
基于SEER数据库构建侵袭性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癌症特异性生存预测模型
目的:确定影响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有效的生存预测模型指导临床实践。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回顾性提取2010—2015年间共727例侵袭性IPMN的相关资料。以单因素Cox回归分析联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确定与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影响因素,再以确定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诺模图;用C指数和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价模型的准确性和区分性;用校准曲线评价实际值和预测值之间的一致性;用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进一步评价模型的临床应用能力;最后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以log-CL 318952抑制剂rank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表明患者年龄、组织分化程度、AJCC分期以及淋巴结状态是影响侵袭性IPMN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区域淋巴结清扫数量和放疗是影响侵袭性IPMN患者预后的保护性因素;构建预测患者1年、3年及5年生存的诺模图使得数据分析结果可视化;1年、3年及5年生存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P falciparum infection曲线的AUPLX3397C值分别为0.808、0.826和0.850;模型的C指数为0.741(95%CI:0.716~0.766);1年、3年及5年生存的校准曲线提示模型的实际值和预测值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1年、3年及5年生存的DCA表明模型具有的良好的应用潜能。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生存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和应用前景,可以为临床实践提供个性化的医疗决策。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控制血压的效果评价
目的 分析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控制血压的效果。方法 在本院2020年6月-2021年2月收治的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中选取出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50例患者和实验组50例患者分别静PLX5622临床试验脉泵入适量0.9%氯化钠溶液和小剂量右美托咪啶(4μg/mL),观察其围术期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_2)变化,同时比较组间麻醉时间、手术时间、麻醉平面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入室时,组间SBP、DBP、HR、Sp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给药后5min、麻醉后5min以及麻醉后120min,组间SBP、DBP、HR、SpO_2比较,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及麻醉平面和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寻找更多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patoma carcinoma cell 小剂量右美托咪啶在老年高血压患者围麻醉期应用中具有良好的控制血压效果,有利于稳定患者围麻醉期循环,安全性高,建议推广。
Aspirex血栓抽吸术联合置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Straub Aspirex机械性血栓清除术(PMT)联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CDT)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2019-01-2021-08期间66例下肢DVT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PMT+CDT联合治疗33例(PMT+CDT组),单纯CDT治疗33例(CDT组)。分别记录两组的肢体消肿率、血栓清除率、并发症、尿激酶应用剂量、住院时间、住院花费以及随访过程中Villalta评分与血栓复发情况等的差异。结果:PMT+CDT组与CDT组确认细节的临床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100获悉更多%vs 93.48%,P>0.05)。术后PMT+CDT组较CDT组大腿消肿率(63.7±19.3%vs 34.7±17.7%)以及小腿消肿率[65.60(47.70-79.20)%vs 42.50(25.00-64.60)%]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PMT+CDT组血栓清除率更高[82.60(75.00-100.00)%vs 65.20(52.70-77.50)%,P<0.01],尿激酶使用量更低[(322.60±244.20)×10~4U vs (552.00±193.00)×10~4U,P<0.01],住院时间更短[12.60(11.00-14.50)天vs 15.70(12.00-18.50)天,P<0.05],但住院费用更高[986 288.30(3 265.30-111 681.20)元vs67 301.70(60 768.10-79 575.70)元,P<0.01]。两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随访期内,PMT+CDT组和CDT组分别有2例和7例发生血栓后综合症(PT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MT+CDT组Villalta评分低于CDT组[1.55(0.50-2.00)分vs 3.09(1.50-4.00)分,P<0.Immunity booster05]。PMT+CDT组再狭窄发生率少于CDT组(0%vs 15.15%,P<0.05)。结论:PMT联合CDT与单纯CDT治疗DVT均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前者在血栓溶解率、肢体消肿率、尿激酶使用量以及住院时间等方面优势明显,再狭窄发生率也更低,值得推广应用。
视网膜血管变化特征与不同亚型脑小血管病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视网膜血管变化特征与不同亚型脑小血管病的关系,为疾病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50例脑小血管病患者为实验组,同时选取同期同年龄层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正常且既往无脑血管病史的50例志愿者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影像检查、一般资料收集、眼底检查等,并且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实验组高血压病史占比、冠心病史占比、心房颤动(房颤)史占比、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selleck HPLC(MoC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分别为(25.02±1.42)、(24.41±1.52)、(62.25±5.86)分,均低于对照组的(28.45±1.02)、(27.12±1.05)、(77.41±6.13)分,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分(12.23±1.42)分高于对照组的(7.56±1.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动脉直径(12.25±1.45)μm小于对照组的(20.41±2.2MRTX1133溶解度6)μm,小动脉分支系数、小静脉分支系数、不对称指数、分支角度分别为(0.71±0.11)、(0.73±0.12)、(0.67±0.11)、(22.25±4.12)°,均大于对照组的(0.50±0.08)、(0.48±0.07)、(0.52±0.05)、(13.36±1.75)°,差异具有统计horizontal histopathology学意义(P<0.05)。实验组视网膜病变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高分支系数、高分支角度、视网膜病变均是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2.451、3.021、2.714、2.886、2.228, P<0.05)。结论 视网膜血管变化可引起脑小血管病,其中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高分支系数、高分支角度、视网膜病变均是脑小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沙格列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疗效及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和HbA_(1c)的达标率分析
Bio-photoelectrochemical system目的 探讨沙格列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分析疗效,对胰岛β细胞保护作用和糖化血www.selleck.cn/products/kd025-(slx-2119)红蛋白(HbA_(1c))的达标率分析。方法 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137例糖尿病患者分组,按照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68)和观察组(n=69),对照组采用盐酸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立足于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沙格列汀治疗。评估两组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患者的血清胰岛素(Ins)、C肽、餐后2 h血糖(PBG)、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3.82%(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胰岛素、C肽水平均上升,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MRTX1133体外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盐酸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可提高胰岛素、C肽水平,降低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对胰岛β细胞起到保护作用,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小,用药较为安全可靠。
股骨颈动力交叉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颈动力交叉钉(femoral neck system,FNS)内固定治疗股骨颈骨折术后早期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ONFH)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1年2月收治的179例(182髋)采用FNS内固定治疗的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资料。男96例,女83例;年龄20~59岁,平均53.7岁;低能量致伤106例,高能量致伤73例。骨折Garden分型:Ⅱ型40髋,Ⅲ型78髋,Ⅳ型64髋。Pauwels分型:Ⅰ型23髋,Ⅱ型66髋,Ⅲ型93髋。术前合并糖尿病21例。根据末次随访时有无ONFH,将患者分为坏死组和未坏死组Recurrent otitis media,对两组年龄、性别、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致伤机制、术前骨密度、术前合并糖尿病、骨折Pauwels分型、Garden分型、复位质量、股骨头后倾角、内固定取出与否进行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ONFH发生影响因素;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 179例(18LY294002纯度2髋)患者术后获随访20~34个月,平均26.5个月。其中30例(30髋)于术后GSK126体外9~30个月发生ONFH,ONFH发生率为16.48%。单因素分析示,两组术前骨密度、术前合并糖尿病、骨折Garden分型、股骨头后倾角、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示,GardenⅣ型骨折、骨折复位质量Ⅲ级、股骨头后倾角>15°、术前合并糖尿病为FNS术后发生ONFH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GardenⅣ型骨折、骨折复位质量不佳、股骨头后倾角>15°、术前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FNS内固定术后ONFH发生风险增高。
黄芪改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L-FABP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肾损害标志物尿肝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的影响。方法:将62例2型糖尿病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黄芪颗粒治疗。治疗3周后观察2组L-FABP、尿β_2微球蛋白(β_2-MG)、尿微量白蛋白与尿肌酐比值(ACR)、糖化白蛋白、中医证候积分等指标的变化。并观察尿L-FABPPF-6463922使用方法与体质量指数(BMI)、糖代谢、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患者尿L-FABP的表达较健康人高,其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AZD2281胆固醇(LDL-C)、尿β_2-MG、胱抑素C呈正相关,与尿β_2-MG的相关性最大。2组治疗后尿L-FABP、β_2-MG、ACR、中医证侯积分较治疗前均下降,且治疗组尿L-FABP、ACR、中医证候积分下降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尿L-FABP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较健康人高,是早期预测糖尿病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其水平与血脂中的TG、TC、LDL-C相关,与尿β_2-MG、胱抑素C呈正相关,与尿β_2-MG的相ocular biomechanics关性最大。黄芪可改善2型糖尿病气虚证患者的早期肾损害,降低尿L-FABP、ACR水平,改善气虚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