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DKD)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也是造成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其病理机制较为复杂,治疗难度较大,逐渐成为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健康问题。DKD的主要病理改变之一是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临床表现为蛋白尿和肾功能下降,给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西医常用控制血糖血压、减少immune cytolytic activity蛋白尿等方式治疗DKD,但疗效欠佳且存在诸多副作用。研究表明,中医药(selleckchemTCM)治疗DKD具有价格低廉、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等诸多优势,越来越多的DKD研究者将目光投向TCM,国内外相关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selleckchem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较为进化保守,在生物正常发育和整个生命过程中都至关重要。有研究证明,Wnt/β-catenin信号异常激活与肾脏纤维化有关,这与TCM的“络病理论”不谋而合。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概况及其在DKD中的作用,中药单体、单味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通过改善肾小球系膜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足细胞损伤等方式来改善肾纤维化治疗DKD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TCM治疗DKD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鬼箭羽、桂皮抗结核杆菌成分的逆向研究
结核病(Tuberculosis,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VX-765临床试验,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威胁。据2021年WHO《全球结核病报告》(WHO Global tuberculosis report 2021)统计的数据,2020年全球死于结核病的人数比2019年更多,可见结核病的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研发新的抗结核药物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鬼箭羽、桂皮(肉桂)是常见中草药,前期研究发现,两种药材的乙醇提取物均具有抗结核杆菌活性。为分离活性分子,按照逆向跟踪分离思路进行了下列研究工作:第一步,从天然产物数据库中查阅了鬼箭羽、桂皮的化学成分;第二步,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到在鬼箭羽、桂皮的化学成分中,松萝酸、肉桂醛具有抗结核杆菌活性;第三步,分别以松萝酸、肉桂醛作为导向分子,对鬼箭羽和桂皮进行抗结核杆菌活性跟踪分离。结果表明,鬼箭羽的PF-6463922 NMR不同萃取部位和不同组分中,凡是含松萝酸的部位或组分均具有抗结核杆菌活性,而不含松萝酸的部位或组分抗结核杆菌活性均不Second-generation bioethanol强,从而确定松萝酸是鬼箭羽的化学成分中抗结核杆菌活性最强的分子。用相同的方法确认肉桂醛是桂皮中抗结核杆菌活性最强的成分。为了获得活性更强的化合物,基于拼合原理,对松萝酸、肉桂醛类似物进行结构修饰研究,合成了7个化合物(化合物1-7),均显示出更强的抗结核杆菌活性,其中2-(2-Benzofuranylmethylene)hydrazinecarbothioamide(化合物1)活性最强(MIC=1μg/m L),此外化合物1还显示具有较好的成药性。通过分子对接、定量PCR、显微成像、杀菌试验等方法,初步探讨了化合物1的作用机制。化合物1能与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Ⅲ的活性中心形成牢固结合,关闭结核杆菌Fab H基因的转录,引起结核杆菌发生明显的形态变化,在高浓度时(4μg/m L)能完全杀死结核杆菌。由此推测化合物1的作用机制与干预结核杆菌β-酮脂酰-ACP合成酶Ⅲ有关。可见化合物1很可能是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结核杆菌分子,为研发新型抗结核病药物奠定了良好基础。
真实世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患者的用药特征研究
目的:探究真实世界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老年患者用药特征,为其临床应用及前瞻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全国23家三甲医院12 888例使用该注射液的老年患者信Metabolism抑制剂息,运用基本数据描述方法,Apriori建立模型,Clementine12.0分析。结果:纳入男性患者60.33%,女性患者39.67%;年龄以65~75岁(49.73%)为主;病种以高血压(15.66%)、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4.19%)、恶性肿瘤(9.78%)为主。单次用药剂量多数达10 mL(88.88.%)以上,用药疗程以1~3 d(71.70%)为主;联合中药使用最多的为便秘舒胶囊1 582例(12.27%),西药为氯化钾缓释片4 375例(33.95%);中药常联合活血化瘀剂7 406例(57.46%)、清热解毒剂2 486例(19.29%)和解表剂2 051例(15.91%)使用;西药常联合抗生素类药8 315例(64.5%)、抗凝溶栓及抗血小板药8 123例(63.03%)及维生素类药6 988例(54.22%)使用。在对多种联合用药进行关联分析时,常见联合2种中药组合Ethnoveterinary medicine为复方甘草+便秘舒胶囊,支持度2.84%,西药组合为维生素+氯化钾缓释片,支持度18.8%。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老年患者中selleck激酶抑制剂的应用基本符合用药指南,治疗的主要疾病和使用方法与指南相符,由于老年患者体质渐衰,消化系统功能减退,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及感染风险增加,因此,本研究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常与中药活血化瘀剂、泻下剂,西药抗生素、维生素联用。
MRI减影技术在肝癌PMCT术后肿瘤活性评价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目的 初步探讨基于增强T1高分辨力各向同性容积激发(enhanced T_1 high resolution isotropic volume examination, e-THRIVE)序列的磁共振减影技术Dinaciclib使用方法在肝癌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治疗(percutmeous microvaue coaglation therapy, PMCT)近期疗效评估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经PMCT治疗肝癌的27例患者资料。所有入组患者PMCT治疗至少1个月后行MRI动态增强检查,并对图Enasidenib像进行减影处理。以患者肿瘤生Distal tibiofibular kinematics物标记物AFP值作为参照,对MRI动态增强扫描及减影图像进行分析并比较。结果 27例患者共发现112个病灶,对照AFP值水平得到有活性病灶为91个,其中动态增强扫描检出有活性病灶73个,其中真阳性活性病灶67个,敏感度73.6%,真阴性病灶15个,特异度74.4%;减影图像检出有活性病灶87个,其中真阳性活性病灶84个,敏感度92.3%,真阴性病灶18个,特异度85.7%。结论 临床结合MRI增强扫描和MRI减影技术可以更有效地评估患者的预后并制定更加适宜的治疗方案。
加减益经汤对大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加减益经汤对大鼠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OR)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取140只SPF级雌性MC3SD大鼠,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戊酸雌二醇片0.09 MRI-targeted biopsymg/kg)、抑制剂组[加减益经汤23.6 g/kg+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转录抑制剂YC-1 2 mg/kg]和加减益经汤低、中、高剂量组(5.9、11.8、23.6 g/kg)。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大鼠股静脉注射环磷酰胺复制DOR模型;造模成功2 h后,各组大鼠灌胃生理盐水或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8周。记录各组大鼠动情周期,计算卵巢指数,观察卵巢组织病理学变化和自噬情况;检测血清中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抗苗勒氏管激素(AMH)、雌激素(E2)水平;检测卵巢组织中HIF-1α、B淋巴细胞瘤2基因/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重组蛋白(Bnip3)、自噬关键分子酵母Atg6同系物(Beclin1)蛋白及m RNA水平。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大鼠,模型组和各给药组大鼠卵巢指数均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大鼠动情周期紊乱,卵巢组织呈病理形态,卵巢细胞出现自噬溶酶体,AMH及E2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FSH、LH水平和HIF-1α、Bnip3、Beclin1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相较于模型组大鼠,阳性对照组和加减益经汤寻找更多各剂量组大鼠动情周期恢复正常,卵巢组织病理形态和卵巢细胞自噬均有所改善,卵巢指数、AMH及E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FSH、LH水平和HIF-1α、Bnip3、Beclin1蛋白及m RNA相对表达量(除加减益经汤低剂量组HIF-1α蛋白、Bnip3蛋白及m RNA外)均显著降低(P<0.05);抑制剂组大鼠HIF-1α、Bnip3、Beclin1蛋白和HIF-1α、Beclin1 m RNA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加减益经汤能够改善DOR模型大鼠卵巢功能、调节性激素分泌、保护卵巢组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Bnip3/Beclin1通路相关。
miR-372-5p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转移:通过靶向PTEN调控PI3K/AKT/CXCL12信号通路
目的 探讨miR-372-5p通过靶向PTEN调控PI3K/AKT/CXCL12信号通路对结直肠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qRT-RCR检测miR-372-5p在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及结直肠癌细胞和正常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生物信息学和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miR-372-5p与PTEN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ting检测转染inhibitor-NC/mimics-NC(miR-372-5p抑制剂/类似物的阴性对照)、miR-inhibitor(miR-372-5p抑制剂)、miR-mimics(miR-372-5p类似物)以及共转染SCH727965试剂miR-inhibitor+si-PTEN(PTEN干扰)、miR-mimics+PI3K抑制剂对PTEN、CXCL12表达和PI3K/AKT信号通路激Transmembrane Transporters抑制剂活水平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检测以上各组、共转染miR-mimics+si-CXCL12(Cmembrane photobioreactorXCL12干扰)以及转染mimics-NC、miR-mimics后的HCT116条件培养基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miR-372-5p较癌旁组织表达升高,相对于NCM460,HCT116较SW620中miR-372-5p表达上调更显著(P<0.01);双荧光素酶实验证实PTEN是miR-372-5p的潜在靶基因(P<0.05)。相较于NC组,miR-mimics可降低PTEN蛋白表达水平,增加CXCL12蛋白表达水平和AKT磷酸化水平,提高HCT116迁移能力;而miR-inhibitor则导致相反的结果(P<0.05),si-PTEN可中和miR-inhibitor的作用(P<0.01);PI3K抑制剂可降低CXCL12的蛋白表达水平,并抑制HCT116迁移能力(P<0.05),而miR-mimics可中和这一作用(P<0.01);miR-mimics转染HCT116的条件培养基可提高NCM460的迁移能力(P<0.01),联合si-CXCL12可逆转miR-mimics对HCT116转移的促进作用(P<0.01)。结论 miR-372-5p通过靶向PTEN激活PI3K/AKT信号通路,上调CXCL12的表达,从而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晚期HER-2型乳腺癌超声诊断及新辅助化疗疗效评估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技术对晚期HER-2型乳腺癌的诊断思路及利用超声影像技术对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监测,总结该分子亚型的超声影像特点,并对临床新辅助化疗疗效进行评估.方法 1例晚期HER-2型乳腺癌患者行二维超声检查,包括乳腺肿块的大小、边界、形态、纵横比及结节后方回声衰减、钙化、血流分布;腋下淋巴结大小、边界、淋巴门结构、钙化、血流分布.实时弹性超声成像采用罗葆明改良5分法进行评分,4~5分为恶性.结果 在超声检查中,HER-2型乳腺癌有特征性表现:肿块边界尚清,形态规则,纵横rehabilitation medicine比>1,结节后方回声未见明显衰减,其内可见多发细点样强回声,彩色多普勒血流(CDFI)示结节内血流信号较丰富,呈高Cytoskeletal Signaling抑制剂阻力(RI);多伴锁骨周围及腋下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内可见多发细点样强回声;实时弹性成像示:HER-2型乳腺癌改良5分法弹性评分为5分,考虑恶性.结Emricasan价格论 此病例为少见晚期HER-2型乳腺癌,超声技术有助于对该分子亚型乳腺癌进行诊断,并对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的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非肿块型乳腺导管癌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表现形式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非肿块型乳腺导管癌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DR)表现形式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antibiotic residue removal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非肿块型乳腺导管癌195例,其中导管内癌36例(1组),导管内癌伴微浸润25例(2组),浸润性导管癌58例(3组),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76例(4组),对DR表现形式及病灶长径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处理。结果 DR表现形式与病理类型关系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MS-275生产商意义(P<0.05),x~2分割检验显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组及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后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病灶长径与病理类型关系在总体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分割显示导管内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浸润性导管癌与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其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导管内癌DR表现形式主要是单确认细节纯钙化;以片影伴钙化为表现的,病理类型多是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病灶长径>50 mm,浸润性导管癌伴导管内癌的可能性大。
人工多菌体系的设计与构建:合成生物学研究新前沿
合成生物学的飞速Emricasan小鼠发展拓展了单菌体系的功能。然而在重组菌株中,异源途径的过表达会增加底盘细胞的代谢压力,导致细胞中能量分配失衡,进而对底盘细胞的正常生长和目标产物的生物合成产生不利影响。作为一种更加新颖有效的生物合成平台,人工多菌体系在为目标产物的生物合成提供多样且适配的表达环境的同时,有效地分配底盘细胞的代谢负担,使得途径的全局调控更加灵活。本文明确指出了人工多菌体系是合成生物学领域中一个新的研究前沿,并以多菌体系的设计和构建为文章主旨,通过详细比较单菌体系和人工多菌体系的优缺点,突出人工多菌体系在生物合成中的优势,同时以人工多菌体系在近几年生物合成中的最新进展为实例,从途径分工的理性设计、菌群互作关系的理性设germline epigenetic defects计、功能菌群时空有序分布以及基于模型算法指导下的多菌体系理性构建4个方面对人工多菌体系的设计原则和构建方法进行详细介绍。最后根据目前人工多菌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人工多菌体系全局调控的方法,并对人工多BIBW2992菌体系的设计、构建以及在各种生物产品合成中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药用植物资源在水产动物疾病控制中的研究进展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水产养殖业得到飞速发展。然而,各种寄生虫、细菌和病毒诱发的疾病给水产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快速稳定发展。作为传统BYL719 molecular weight的防治手段,抗生素等化学合成药物常用于水产养殖过程。大量化学合成药物的滥用诱发了药物残留、耐药菌等环境污染问题,危害人类健康。因此,具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的中草药因其天然、安全、副作用小等原因,成为探索新型防控水产病害暴发手段的研究对象。当前,中草药常被用于调节水产动物的免疫力、生长速度和预防疾病暴发等。BIOCERAMIC resonance同时,中草药还可用于改善PF-03084014纯度养殖环境,降低环境因子对水产动物的胁迫。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从中草药中获取防控疾病暴发的复合有效成分,存在药效不稳定、活性成分不明确等问题,无法满足生产高效、廉价、稳定防治剂的需求。论述了当前中草药在防控水产动物疾病暴发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机制,揭示了对中草药活性分子作用机制研究的不足,强调了中草药作为一种更环保、更有效的水产养殖疾病防控手段进行应用的潜力,对其抗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