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糖尿病肾脏病(DKD)肾阳虚证与线粒体损伤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DKD患者56例,糖尿病(selleckchem LaduviglusibDM)患者28例,采集所有受试者临床资料,依据中医肾阳虚证诊断标准将DKD患者分为肾阳虚证组与非肾阳虚证组,hepatocyte-like cell differentiation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线粒体损伤指标三磷酸腺苷(AT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DM组相比,DKD组血红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总胆固醇水平明显更低,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明显更高;线粒体损伤指标ATP、SOD水平随DM病情发展呈降低趋势,MDA水平呈升高趋势;ATP与SOD呈正相关,与糖化血红蛋白呈负相关,MDA与血红蛋白、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尿素氮、血肌酐呈正相关。与DKD非肾阳虚证组相比,DKD肾阳虚证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水平明显更低,尿素氮、血肌酐水平明显更高;线粒体损伤指标ATP、SOD水平明显更低,MDA水平明显更高;DKD肾阳虚证积分与ATP呈负相关,与MDA呈正相关。结论:随着DM患者肾功能下降,线粒体损伤程度加重,线粒体损伤可能参与了DM到DKD的发展。肾阳虚此网站证积分与线粒体损伤指标MDA、ATP的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马勃用于创面修复治疗的研究进展及相关机制
马勃Lasiosphaera seu Calvatia是真菌类中药,始载于《名医别录》,具有消肿、止血、解毒等功效,外治鼻衄和创伤出血,常以粉末形式外用。为了深入研究中药马勃活性物质基础和创面治疗作用,作者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马勃的报道进行综述,结合现代创面研究推测其效应成分,整理马勃与创面修复相关的药理活性,并通过创面愈合原理推测马勃用于创伤治疗的机制。马勃化学成分种类丰富,目前共鉴定出100多种化合物,包括甾体类化合物、萜类及挥发油、蛋白质及多肽、氨基酸、酰胺类化合物、醌类化合物、脂肪酸及酯、多糖等,多成分在创面愈合的全过程发挥协同起效的作用。药理作用主有止血、抗炎、促细胞增殖、抗脂质过氧化、抑菌、降血糖等。然而,马勃药材的应用现状Galunisertib体内实验剂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目前缺乏针对不同产地、品种马勃的成分含量测定要求,马勃的创面修复活性尚未探索完全,临床使用的马勃制剂存在难于购买PF-03084014储存、皮肤滞留时间短、易滋生细菌、稳定性差和生物利用度低等问题。因此,作者对马勃应用于Transfection Kits and Reagents创伤治疗的前景进行展望,提出亟需完善马勃药材质量控制标准、阐明马勃用于创伤修复治疗的药理作用、与适宜敷料相结合以及设计适宜剂型是未来开发利用马勃的重要任务,以期在创面治疗领域对马勃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异丙酚预处理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氧化应激诱导心肌细胞坏死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异丙酚预处理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p-exo)对氧化应激诱导H9C2心肌细胞坏死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超高速离心法制备不同浓度异丙酚与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共孵育上清外泌体标准品,并通过透射电镜(TEM)、纳米颗粒示踪分析(NTA)及表面标志物CD63、CD9等蛋白E-616452供应商免疫印迹(WB)对外泌体进行结构分析鉴定。通过过氧化氢(H_2O_2),处理H9C2心肌细胞建立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伤模型,再用PKH67标记外泌体,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心肌细胞摄取内化外泌体的过程,按照是否加入外泌体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NC)、H_2O_2处理组、H_2O_2处理后加入无异丙酚处理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H_2O_2+nc-exo)、H_2O_2处理后加入异丙酚处理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组(H_2O_2+p-exo)及H_2O_2处理后加入异丙酚溶剂DMSO处理的内皮细胞来源的外泌体组(H_2O_2+d-exo)。外泌体处理后的细胞活性通GSK1349572过CCK-8试剂盒进行测定,同时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的损伤程度,细胞坏死性凋亡和相关蛋白的变化则通过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染色和Western Blot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NTA示异丙酚处理p-exo浓度约2.54×10~(10) particles/mL,其形貌为双层膜囊泡,直径约为97 nm。与NC组相比,通过H_2O_2(500μmol/L)处理2 h后建立的H9C2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损genetic stability伤模型中的心肌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 <0.001)。而当引入15 μg/100 μL浓度p-exo后心肌细胞活性较前明显恢复(P <0.001),同时心肌细胞坏死性凋亡减少(P <0.0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1(P <0.05)、RIP3(P <0.01)及混合谱系激酶结构域蛋白(mLKL)表达(P <0.01)降低,胞膜上p-mLKL蛋白表达降低(P <0.05)。结论 异丙酚处理HUVECS来源p-exo可以通过下调心肌细胞中坏死性凋亡蛋白RIP1、RIP3、mLKL及胞膜上p-mLKL蛋白表达来有效地减少氧化应激诱导的H9C2心肌细胞坏死凋亡。
益肾祛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规律及核心方的网络药理学研究
目的:基于文献报道,挖掘益肾祛瘀法相关方药治疗慢性肾脏病的用药规律,并探索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以“益肾”、“祛瘀”、“慢性肾脏病”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依据纳入与排除标CCRG 81045核磁准对文献进行筛选,规范化处理药物名称后将数据导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选择相应版块进行药物应用频次、用药类别、四气、五味、归经的频次统计,设置置信度及支持度后获得关联规则结果,运用k-means聚类算法获取聚类分析结果,综合分析获得益肾祛瘀法治疗慢性肾脏病的核心处方。2.将核心处方中所含药物依次导入TSMSP数据库进行活性成分查找与靶点预测,在Genecards、TTD、OMIM、Pharm Gkb、Drug Bank数据库检索获取“慢性肾脏病”相关疾病靶点并进行筛选与合并,利用R软件取药物与疾病靶点交集,利用Cytoscape3.9.1构建益肾祛瘀核心方-成分-靶点-慢性肾脏病调控网络,运用STRING数据库获取其蛋白互作关系并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再应用R软件进行GO与KEGG富集分析。结果:1.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获得有效文献176篇,药物使用261味。2.药物频次统计显示前6位中药为:黄芪(82.4%)、丹参(68.2%)、茯苓(45.5%)、川芎(44.9%)、山药(43.2%)、山茱萸(42.0%)。药物功效类别以补虚类(38.4%)和活血化瘀类(22.4%)为主。四气分析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温(38.9%)、平(31.1%)、寒(27.1%)、热(2.2%)、凉(0.6%)。五味统计结果由高到低依次为甘(42.8%)、苦(28.6%)、辛(17.3%)、酸(7.3%)、咸(4.0%)。归经统计结果以肝经(22.7%)、脾经(18.2%)、肾经(16.4%)用药显著。3.关联规则结果显示核心药物组合前五位分别是:黄芪-丹参(102次)、黄芪-茯苓(70次)、黄芪-山药(66次)、黄芪-川芎(62次)、黄芪-山茱萸(62次)。4.聚类分析共获得5个核心组方。并根据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综合评价获得核心处方组成:黄芪、丹参、茯苓、川芎、山药、山茱萸。5.网络药理学研究结果显示益肾祛瘀法治疗CKD的核心活性成分以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丹参酮ⅡA、隐丹参酮等为主,调控的核心靶点以TNF、CASP3、IL10、IL6、IL1B、CXCL8、STAT3、PTGS2、TP53、MMP9、VEGFA、HIF1A、CCL2、EGF常见,主要通过影响AGEs-RAGE、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PI3K/AKT、TNF、HIF1、IL-17、多种肿瘤及多种病毒感染的通路信号传导发挥作用。结论:1.益肾祛瘀法治疗CKD用药以甘温为主,多归肝、脾、肾经,以补虚药及活血化瘀药最多见,核心处方组成为黄芪、丹参、茯苓、川芎、山药、山茱萸。2.益肾祛瘀核心方可能通过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丹参酮、隐丹参酮等活性成分调节PTGS2、TNF、IL-6、IL-10、STAT3、MMP9、CXCL8、TP53等细胞因子表达,调控AGEs-RAGE、流体剪切应力与动脉粥样硬化、脂质和动peptide immunotherapy脉粥样硬化、PI3K/AKT等信号通路发挥抗炎、抗氧化应激、抗动脉粥样硬化及抗纤维化等作selleckchem VE-822用,延缓CKD进展。
不同周期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相关指标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周期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血脂水平及氧化应激水平,科学地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和处理组(正常饮水,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基础饲料+15%猪油+20%蔗糖+1.2%胆固醇+0.2%胆酸钠),两个组别在分为0、15、30、60和90 d 5个小组,观察记录动物的一般状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处理动物,取血清、检测血脂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肝称重,计算肝系数,部分肝置于4%多聚甲醛中,进行HE组织病理学染色,部分肝组织匀浆,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模型组动物被毛暗淡无光泽,出现脱毛、行动迟缓的状态;体质量自15 d增长较为明显,肝系数自30 d开始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30 d和60 d血清中TG和CHO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90 d的T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处理组自15 d开始血清中MDA升高,SOD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OC自30 d开始明显降低,差异selleck合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动物的肝组织自15 d开始,淋巴细胞聚集,肝细胞肿胀变性,细胞medial elbow核挤向一侧,直到90 d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发生脂肪变性,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肝血窦受压变形等病理改变。结论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成模率较高,但在药物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研究与分析中,应考虑到代谢的变化和周期的长短,除了血清指标外,建议增加组织和其他代谢酶活性的检测指标,更科学地分NSC 127716配制析药物的作用。
MMP-2、ET-1、IL-17在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析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17(IL-17)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2年5月MC3体内昌邑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按照Hp感染情况分为Hp阳性组(n=42)与Hp阴性组(n=38)。收集患者资料,检测MMP-2、ET-1、IL-17水平,分析3种因子水平的影响因素,并分析MMP-2水平与ET-1、IL-17水平的关系。结果:Hp阴性组血清MMP-2、ET-1、IL-17水平低于Hp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Hp感染时间、冠心病确诊时间患者MMAM-2282说明书P-2、ET-1、IL-17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支血管病变患者MMP-2、ET-1、IL-17水平高于单只血管Mutation-specific pathology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2水平与ET-1、IL-17水平呈正相关(r=0.287,0.283,P=0.013,0.014)。结论:冠心病合并Hp感染患者血清中MMP-2、ET-1、IL-17水平升高,MMP-2水平与ET-1、IL-17的表达呈正相关,且3种因子高表达易导致患者出现多支血管病变。
Bta-miR-101对牛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凋亡及分泌的影响
旨在探究bta-miR-101对牛睾丸支持细胞增殖、凋亡及分泌的影响。本研究采集3日龄(n=3)与13月龄(n=3)健康公牛的睾丸组织,构建安格斯牛组织表达谱,验证了bta-miR-101在两个时期显著差异表达Emricasan。利NSC125066使用方法用在线工具(TargetScan、miRTarBase、miRDB及miRWalk)预测miR-101的靶基因,并利用KOBAS对其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将miR-101的模拟物与抑制物分别转染至牛睾丸支持细胞中,利用RT-qPCR、Western Blotting以及CCK-8等技术检测细胞增殖、凋亡及分泌相关基因表达量以及细胞增殖系数。通过4种在线软件预测到26个bta-miR-101的共同靶基因soft tissue infection,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这些基因主要富集在核质、蛋白质结合、JAK-STAT 的受体信号通路上,这些信号通路与细胞分化、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等生物过程有着不同程度的关联。RT-qPCR结果显示bta-miR-101在牛初生期睾丸组织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性成熟时期(P<0.05),与实验室前期测序结果一致。转染miR-101的模拟物与抑制物后,发现相较于对照组,miR-101 mimics可以促进增殖相关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并显著升高支持细胞的增殖系数,同时抑制凋亡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P<0.05);miR-101 inhibitor可以抑制增殖相关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同时促进凋亡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量(P<0.05)。在细胞分泌方面,miR-101对分泌标志基因GNDF、BMP4的转录有影响,但对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分泌影响不显著。综上所述,miR-101促进牛睾丸未成熟支持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对雄激素结合蛋白的分泌无显著影响。
十摄汤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尿血(肾虚瘀热证)的临床研究
目的:本课题在于研究导师经验方十摄汤治疗儿童紫癜性肾炎尿血肾虚瘀热证的疗效,为今后中医治疗紫癜性肾炎尿血提供依据与新思路。方法:本课题研究病例均采集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患儿。以符合紫癜性肾炎尿血肾虚瘀热证者为研究对象,共64例,分为两组,每组32例。治疗组采取服用十摄汤,对照组口服肾炎康复片。以4周为一个疗程,共治疗8周,即两Ceralasertib个疗程。入组Risque infectieux后,分别于患者开始治疗前、治疗第四周末、治疗第8周末记录尿常规中尿红细胞计数以及隐血情况,并进行中医证候比较,最后得出实验结论。结果:1.从临床疗效分析得出:治疗组83.9%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60.0%的临床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从中医证候总疗效分析得出:治疗组中医证候90.3%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Rapamycin使用方法组63.3%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从中医证候单项疗效分析:对比两组中医证候:皮肤紫癜、腰脊酸软、多汗、夜尿增多的积分情况,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摄汤用于治疗紫癜性肾炎尿血肾虚瘀热证,对患儿临床症状和化验指标的改善效果明显,且未出现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克拉霉素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
目的 观察克拉霉素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Bafilomycin A1院收治的Hp相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84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多西环素组与克拉霉素组,各42例。多西环素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枸橼酸铋钾片、盐酸多西环素片,克拉霉素组予以奥美拉唑肠溶片、阿莫西林胶囊、枸橼酸铋钾片、克拉霉素片。2组均连续治疗2周Tofacitinib使用方法。比较2组Hp根除率、临床疗效,治疗前与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评分、胃肠功能指标epigenetic biomarkers[胃蛋白酶原Ⅰ(PG-Ⅰ)和胃蛋白酶原Ⅱ(PG-Ⅱ)]、健康调查量表36(SF-36)评分,不良反应。结果 克拉霉素组Hp根除率高于多西环素组(100.00%vs. 80.95%,χ~2=6.770,P=0.009)。克拉霉素组总有效率高于多西环素组(97.62%vs. 80.95%,χ~2=4.480,P=0.034)。治疗2周后,2组腹胀、腹痛、反酸、嗳气评分低于治疗前,且克拉霉素组低于多西环素组(P<0.01);2组PG-Ⅰ、PG-Ⅱ水平低于治疗前,且克拉霉素组低于多西环素组(P<0.01)。治疗2周后,克拉霉素组躯体、情感、社交、角色、生命活力评分高于多西环素组(P<0.01)。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感染Hp的患者采用克拉霉素四联疗法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更有利于改善胃肠功能,提高Hp根除率及生活质量,减轻临床症状,且用药安全性高。
盐酸羟考酮对舌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盐酸羟考酮对舌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行舌癌根治术的舌癌患者11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7例)和对照组(56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舒苏太尼复selleck NMR合咪达唑仑进行麻醉诱导,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术后,观察组给予selleckchem LGK-974盐酸羟考酮自控镇痛泵,对照组给予舒芬太尼自控镇痛泵。结果 术后2,6,24 h,观察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telephone-mediated care的苏醒期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毕警觉-镇静分级量表(OAA/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疼痛数字等级评定量表(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P> 0.05)。结论 盐酸羟考酮用于舌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镇痛,可有效缓解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减轻氧化应激反应,稳定围术期血流动力学水平,且不影响麻醉苏醒时间,安全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