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R线粒体易位加剧线粒体功能异常的滋阴清热复方减毒机制研究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以多脏器受累为主要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一直是控制狼疮活动的基础用药。近年来越来越多证据显示GC副作用可以引起SLE患者器官损害,已成为SLE的主要损害因素之一,是当前SLE领域的热点和难点。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s,GR)是介导GC作用的最重要分子,属核受体,也可易位至线粒体,目前GC线粒体调控作用不明确。国医大师禤国维教授拟滋阴清热复方治疗SLE,临床研究发现可以协助撤减GC,疗效确切,但机制不明。因此滋阴清热复方减毒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机理值得探索。目的体外实验:在GC线粒体调控起始环节GR线粒体易位,采用GR线粒体易位拮抗剂干预,观察RAW264.7线粒体、细胞质、细胞核GR含量;线粒体呼吸链基因MTCO1、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的活性;线粒体功能与氧化应激,探讨GC线粒体途径调控,通过GR线粒体易位,对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体内实验:探讨滋阴清热复方、NAC与mito Q对地塞米松所致MRL/lpr小鼠线粒体功能异常影响。方法体外实验:选用目前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外机制研究中常用的细胞系: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白血病细胞(RAW264.7),通过预实验,将细胞分为4组:(1)control组:无任何干预,加入DMEM培养基;(2)地塞米松组:应用250nm的地塞米松处理RAW264.7;(3)Tubastatin-A组SCH772984纯度:应用最佳浓度(10um)的Tubastatin-A处理RAW264.7;(4)地塞米松+Tubastatin-A组:250nm地塞米松+10um Tubastatin-A干预RAW264.7。干预24小时后,使用线粒体分离试剂盒分离亚细胞,使用组蛋白H2B、α-微管蛋白和VDAC6的抗体,排除了核、胞质和线粒体组分之间的交叉污染。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细胞质、细胞核GR蛋白含量的变化,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MTCO-1m 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ELISA方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活性,荧光观察线粒体活性氧(mt ROS)、线粒体膜电位(MMP)及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 PTP)的变化,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表达差异。体内实验:50只8周龄的MRL/lpr小鼠随机分为狼疮鼠组、地塞米松组、滋阴清热复方+地塞米松组、NAC+地塞米松组、mito Q+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另选Balc/b小鼠为空白对照组,共10只;分别于干预12周后,取肾脏组织,通过荧光定量PCR与蛋白质印迹(Western-blot,WB)检测线粒体基因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1(MT-CO1)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的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ELASA法检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Ⅳ活性;比色法检测丙二醛、超氧歧化酶表达差异。结果体外实验结果:1、GR含量变化:与正常组相比,地塞米松干预增加了RAW264.7细胞中的线粒体和核GR含量,Tubastatin-A抑制了线粒体的这种作用,但核GR没有显著减少。与DEX组相比,地塞米松+Tubastatin-A处理增强了GR的胞质保留,而单独使用Tubastatin-A治疗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改变不同亚细胞级的GR水平。2、线粒体基因MT-CO1与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Ⅳ的变化:与正常组相比,地塞米松组MTCO1表达减少,线粒体复合物Ⅳ活性降低;而Tubastatin-A干预后,可以逆转地塞米松引起的MTCO1和线粒体复合物Ⅳ的表达异常。3、线粒体功能与氧化应激:与正常组相比,地塞米松组增加了mt ROS表达和m PTP的开放,降低了线粒体膜电位;而Tubastatin-A+地塞米松组mt ROS表达和m PTP开放降低,膜电位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地塞米松组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而Tubastatin-A+地塞米松组改变了MDA与SOD的异常。体内实验结果:1、与正常鼠组相比,狼疮鼠组肾脏线粒体呼吸链基因表达MT-CO1、线粒体复合物Ⅳ活性、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炎症因子IL-1β表达升高。2、与获悉更多狼疮鼠组相比,地塞米松组肾脏线粒体呼吸链基因表达、线粒体复合物Ⅳ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炎症因子IL-1β表达降低。3、与地塞米松组比,滋阴清热复方+地塞米松组、NAC+地塞米松组与mito Q+地塞米松组表达肾脏线粒体呼吸链基因表达MT-CO1、线粒体复合物Ⅳ活性及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炎症因子IL-1β表达无明显变化。4、与NAC+地塞米松组相比,滋阴清热复方+地塞米松组肾脏线粒体呼吸链基因表达MT-CO1表达升高;5、与mito Q+地塞米松组相比,滋阴清热复方+地塞米松组线粒体基因MTCO1表达下降,SOD活性下降。结论GC对线粒体呼吸链功能的损害,可Vibrio infection能是GC副作用所致狼疮鼠肾脏损害的新机理,滋阴清热复方在发挥协同GC抗炎同时,可以有效改善GC副作用所致肾脏线粒体功能损害,具有类似线粒体内抗氧化的作用。

电针对帕金森病大鼠中脑黑质Sirt3/NLRP3/GSDMD信号通路的影响

目的:观察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中脑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α-突触核蛋白(α-syn)及沉默信息调节因子同源蛋白3(Sirt3)、NOD样受体3(NLRP3)、消皮素D(GSDMD)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PD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复制PD大鼠模型。电针组给予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28 d。采用旷场实验检测大鼠自主运动总路程;爬杆实验检测大鼠肢体协调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黑质组织中TH的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黑质组织FG-4592试剂中α-syn、Sirt3、NLRP3、GSDMD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黑质组织中NLRP3、接头蛋白-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GDC-0973体内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旷场实验自主运动总路程缩短(P<0.01);爬杆实验评分升高(P<0.01);中脑黑质TH阳性表达减少(P<0.01);Sirt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α-syn、NLRP3、GSDMD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旷场实验自主运动总路程延长(P<0.01);爬杆实验评分降低(P<0.05);中脑黑质TH阳性表达增多(P<0.01);Sirt3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α-syn、NLRP3、GSDMD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NLRP3、ASC、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风府”“太冲”“足三里”穴可修复神经元损伤,清duration of immunization除中脑黑质异常聚集α-syn,改善PD大鼠线粒体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Sirt3/NLRP3/GSDMD信号通路来抑制神经炎性反应和细胞死亡情况,延缓PD的发生发展。

神经内分泌肿瘤核素显像及靶向治疗的系列研究

研究内容一68Ga-NOTA-3P-TATE-RGD PET/CT 和 68Ga-DOTATATE PET/CT在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头对头对比:一项前瞻性研究研究目的: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是一组来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高度异质性的罕见肿瘤,最常见于胃、肠道和胰腺。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可同时靶向生长抑素受体和整合素受体αvβ3的新型双靶点分子探针,68Ga-NOTA-3P-TATE-RGD,在胃肠胰NET中的表现,并与经典的、广泛用于临床的靶向生长抑素受体的显像剂68Ga-DOTATATE进行对比评估。研究方法:本研究共前瞻性纳入35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胃肠胰NET患者(其中G1患者5例,G2患者28例,G3患者2例)。所有入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35例患者中,原发肿瘤最常来自胰腺(23例),其次为直肠(9例),胃(2例),十二指肠(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在一周内先后随机进行68Ga-NOTA-3P-TATE-RGD PET/CT和68Ga-DOTATATE PET/CT显像。作为临床常规诊断检查的一部分,16例患者另外还行18F-FDG PET/CT显像对肿瘤进行再分期。PET/CT图像的解读采用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SUVmax,肿瘤靶本比)。研究结果:35 例患者的 68Ga-NOTA-3P-TATE-RGD PET/CT 和 68Ga-DOTATATE PET/CT显像结果均为阳性(PET/CT显像上至少有一个病灶为阳性)。35例患者中,68Ga-NOTA-3P-TATE-RGD PET/CT一共检测出 1 1 90 个病灶,而 68Ga-DOTATATE PET/CT一共检测出1106个病灶,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152)。肝脏是转移灶数量最多的器官,而68Ga-NOTA-3P-TATE-RGD PET/CT上检测出的肝转移灶数量明显多于68Ga-DOTATATE PET/CT(肝转移灶数量比:634 vs.532,P=0.021)。与此同时,68Ga-NOTA-3P-TATE-RGD PET/CT和68Ga-DOTATATE PET/CT对原发肿瘤的检测能力一致,检出的原发灶数量一样多(原发灶数量比:20 vs.20,P=1.000);68Ga-NOTA-3P-TATE-RGD PET/CT和68Ga-DOTATATE PET/CT对于淋巴结转移灶(淋巴结转移灶数量比:101 vs.102,P=0.655)和骨转移灶的检测能力也是相当的(骨转移灶数量比:381 vs.398,P=0.244)。在 12 例患者中,肿瘤在 68Ga-NOTA-3P-TATE-RGD PET/CT 上的摄取程度明显高于 68Ga-DOTATATE(27.2±13.6 vs.19.5±10.0,P<0.001);这 12 例患者中,9例患者做过18F-FDGPET/CT检查,且9例患者的18F-FDGPET/CT显像结果均为阳性。对于余下的23例患者,肿瘤在68Ga-NOTA-3P-TATE-RGD PET/CT 上的摄取程度明显低于 68Ga-DOTATATE(22.3 ± 16.4 vs.11.9 ± 7.5,P<0.001);在这23例患者中,7例患者做过18F-FDGPET/CT检查,其中6例患者的18F-FDGPET/CT显像结果都是阴性的。总体上来说,肿瘤的68Ga-DOTATATE摄取程度普遍要高于 68Ga-NOTA-3P-TATE-RGD(22.3±16.4 vs.11.9±7.5,P<0.001),包括原发肿瘤、肝转移灶、淋巴结转移、骨转移。然而,68Ga-NOTA-3P-TATE-RGD 上肝脏生理性摄取明显低于 68Ga-DOTATATE(2.4±1.0 vs.7.1±3.3,P<0.001),因此,68Ga-NOTA-3P-TATE-RGD PET/CT上肝转移灶的病灶靶本比明显高于 68Ga-DOTATATE PET/CT(8.4±5.5 vs.4.7±3.7,P<0.001)。研究结论:这项头对头的对比研究发现68Ga-NOTA-3P-TATE-RGD对胃肠胰NET的肝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是明显优于68Ga-DOTATATE的,而且68Ga-NOTA-3P-TATE-RGD PET/CT 上 NET 病灶的靶本比也明显更高。68Ga-NOTA-3P-TATE-RGD和68Ga-DOTATATE对于其他部位的病灶表现出相当的检测能力。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68Ga-NOTA-3P-TATE-RGD在FDG阳性的NET病灶中的摄取程度要高于68Ga-DOTATATE。将以上这些发现结合起来,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对于胃肠胰NET患者来说,68Ga-NOTA-3P-TATE-RGD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研Elexacaftor配制究内容二低剂量177Lu-DOTA-EB-TATE在治疗转移性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研究目的:靶向生长抑素受体(somatostatinreceptor,SSTR)的放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是目前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先进治疗方法之一,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低剂量(3.7GBq)、多疗程的177Lu-DOTA-EB-TATE在治疗转移性NETs中的安全性、治疗有效性及生存率。研究方法:本研究前瞻CX-5461试剂性地纳入了 30例转移性的NETs患者,每位入组的患者计划行3程治疗,治疗间期为8至12周,计划每个疗程给药剂量为3.7GBq。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adverseevent,AE)根据第五版通用不良事件术语评价标准(Common Terminology Criteria for Adverse Events,CTCAE,version 5.0)进行评估。治疗疗效根据实体肿瘤疗效PET评价标准(PET Response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PERCIST 1.0)和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1.1)进行评估。患者在每一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后8~12周均行68Ga-DOTATATE PET/CT显像以评估治疗疗效。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体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使用 Kaplan-Meier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对177Lu-DOTA-EB-TATE治疗耐受性良好,在给药过程中和给药后的观察期内未发现急性的明显的不良反应。在PRRT治疗过程中及随访期内,没有任何患者出现4级血液毒性、肝毒性和肾毒性;4名患者出现3级血液毒性,该4名患者均出现3级血小板减少(4/30,13.3%),其中1名患者还出现3级贫血(1/40,3.3%);1名患者出现3级肝毒性(1/40,3.3%);没有任何患者出现2级及以上的肾毒性。在治疗后的长期随访期内,没有患者出现4级的血液毒性,有1名患者出现可逆的3级血液毒性(血小板减少),没有患者出现任何级别的肾毒性。在随访期内,也没有患者出现白血病或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7例患者的治疗疗效可用RECIST标准进行评估。在这27例患者中,9例患者出现疾病缓解,14例患者疾病稳定,在余下4例患者中疾病进展,因此疾病缓解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85.2%。29例患者的治疗疗效可用PERCIST标准进行评估。在这29例患者中,14例患者出现疾病缓解,11例患者疾病稳定,在余下4例患者中疾病进展;因此疾病缓解率为48.3%,疾病控制率为86.2%。自首次177Lu-DOTA-EB-TATE治疗后的随访时长为5至57个月,中位随访时长为46个月。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中位PFS为36个月,中位OS尚未达到。此外,Ki-67>10%的患者较Ki-67≤10%的患者PFS明显更短(P=0.012)。研究结论:结果表明,患者对3.7GBq/疗程的177Lu-DOTA-EB-TATE治疗的耐受性良好,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也在可接受范围内。177Lu-DOTA-EB-TATE治疗对NETs是有效的,表现出较高的治疗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此外,177Lu-DOTA-EB-TATE治疗的患者的预后良好,获得了较长的PFS。研究内容三177Lu-DOTA-EB-TATE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输注氨基酸与不输注氨基酸的对比:安全性、生物分布和剂量学评估研究目的:肾脏是肽受体放射性核素治疗(Peptide receptor radionuclide therapy,PRRT)的剂量限制器官之一。氨基酸通过抑制近端肾小管对放射性肽的重吸收来降低肾脏的辐射吸收剂量。177Lu-DOTA-EB-TATE是在177Lu-DOTATATE的基础上加入伊文思兰(Evansblue,EB)分子进行结构修饰而得到的新型生长抑素类似物,在血液中的循环半衰期较177Lu-DOTATATE更长。EB可以和血清白蛋白可逆性结合,使得177Lu-DOTA-EB-TATE从肾脏清除减少。177Lu-DOTA-EB-TATE治疗中使用氨基酸输注来减少肾脏摄取可能是没有必要的。本研究旨在对比评估输注与不输注氨基酸时177Lu-DOTA-EB-TATE治疗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tumor,NET)的安全性、生物分布和剂量学。研究方法:10例转移性的NET患者被随机地分为两组接受177Lu-DOTA-EB-TATE治疗(A组和B组)。使用前后交叉对照试验设计来评估氨基酸输注对于肾脏放射性摄取的影响。A组在第一个疗程接受剂量为3.7GBq的177Lu-DOTA-EB-TATE治疗,不需输注氨基酸;在第二个疗程也接受剂量为3.7GBq的177Lu-DOTA-EB-TATE治疗,但是需输注氨基酸。B组在第一个疗程接受剂量为3.7GBq的177Lu-DOTA-EB-TATE治疗,需输注氨基酸;在第二个疗程也接受剂量为3.7GBq的177Lu-DOTA-EB-TATE治疗,不需输注氨基酸。所有患者在输177Lu-DOTA-EB-TATE 后 1 小时、24 小时、96 小时、及 168 小时均行全身平面显像,此外,在给药后24小时患者还行SPECT显像。在177Lu-DOTA-EB-TATE治疗前患者行腹部CT用于SPECT/CT异机融合。使用HERMES软件来计算器官的有效吸收剂量。剂量学的评价是在组间和患者自身前后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对177Lu-DOTA-EB-TATE治疗(输注与不输注氨基酸)均表现出良好的耐受性。没有患者出现4级血液毒性,有1例患者出现3级血液毒性(血小板减少)。没有患者出现2/3/4级肾毒性。在177Lu-DOTA-EB-TATE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的血肌酐(75.1±21.7 vs.67.5±18.1,P=0.128)、尿素氮(4.5±0.8 vs.5.1±1.4,P=0.612)、和肾小球滤过率(109.3±25.2 ml/min vs.96.9±29.0 ml/min,P=0.237)没有显著的差异。每一个疗程的组间比较结果显示,A组和B组的全身有效吸收剂量、肾脏有效吸收剂量、以及肾脏滞留时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患者的自身前后比较也显示,输注氨基酸与不输注氨基酸时患者的全身有效吸收剂量(0.14±0.05 vs.0.12±0.04,P=0.612)、肾脏吸收剂量(0.73 ±0.31 vs.1.09±0.42 mSv/MBq,P=0.093)、及肾脏滞留时间(2.95±1.58 vs.3.13 ±1.11,P=0.674)没有显著差异。研究结论:177Lu-DOTA-EB-TATE PRRT输注或不输注氨基酸在NET患者中均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177Lu-DOTA-EB-TATE治疗不输注氨基酸时肾脏的有效吸收剂量和滞留时间较输注氨基酸仅轻微增加,且对肾功能并没有较大影响。后续应进一步开展更大样本量以及长随访时间的研究。研究内容四基线18F-FDG PET/CT显像对宫颈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预后价值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治疗前18F-FDG PET/CT的代谢参数在预测宫颈神经内分泌癌(NEC)的预后中的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经组织病理学确诊为宫颈NEC的22genetic evolution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行基线18F-FDG PET/CT显像。获取的18F-FDG PET/CT代谢参数包括:原发肿瘤的SUVmax、肿瘤代谢体积(Metabolic tumor volume,MTV)、及病灶糖酵解总量(Totallesionglycolysis,TLG)。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确定各代谢参数预测预后的临界值(cut-offvalue),并以此将患者分为2组(>截断值,与≤截断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以及单因素和多因素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治疗前18F-FDG PET/CT代谢参数与宫颈NEC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长为39个月(范围,6~84个月)。在22例患者中,12例在随访期间内发生疾病进展,5例死亡。单因素分析显示,MTV、TLG和国际妇产科联合会(Federation Internatio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FIGO)分期与PFS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值均<0.05)。而SUVmax与PFS无显著相关性。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MTV>31.9 cm3(log-rank,P<0.001)、TLG>154.3(log-rank,P<0.001)和 FIGO 分期较高(log-rank,P=0.026)的患者 PFS 明显较短。在多变量分析中,MTV(P=0.017,HR=7.298,95%CI 1.427-37.316)和 TLG(P=0.003,HR=15.175,95%CI,2.470-93.244)是独立的预后危险因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代谢参数中,只有TLG和OS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43,HR=9.821,95%CI,1.080-89.290)。研究结论:基线18F-FDG PET/CT代谢参数MTV和TLG是预测宫颈NEC患者PFS的独立预后因素。18F-FDG PET/CT上MTV和TLG值更高的患者预后更差。此外,TLG也可能是OS的预测因子。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鸡屎藤抗炎镇痛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

鸡屎藤Paederia scandens(Lour.)Merr.,为茜草科鸡屎藤属草本植物鸡屎藤的全草,味甘、微苦,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抗菌等多种药理作用。虽然关于鸡屎藤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报道较多,但尚缺乏鸡屎藤抗炎镇痛药效物质基础及其机制的研究,极大限制了鸡屎藤在兽医临床中的使用。因此,本实验在优化鸡屎藤总环烯醚萜制备工艺基础上,分析其化学成分并进行了网络药理学研究,再采用分子对接方法推测主要的活性成分并进行体内验证,进一步评价活性成分对主要信号通路的影响,揭示活性成分抗炎镇痛的分子机制,为鸡屎藤在抗炎镇痛方面的临床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鸡屎藤总环烯醚萜提取工艺的优化。以鸡屎藤总环烯醚萜提取率为考察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三水平四变量的Box-Benken设计的响应面法对鸡屎藤总环烯醚萜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优化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温度88℃,乙醇浓度56%,料液比1:26,提取时间1.56 h,提取次数为3次。在此最优条件下重复三次试验,总环烯醚萜的提取率能达到21.83±0.41 mg/g,与预测值21.947 mg/g接近。(2)鸡屎藤总环烯醚萜富集工艺的优化。在最佳提取工艺的基础上用大孔树脂法对鸡屎藤总环烯醚萜的富集工艺进行了优化。选取10种大孔树脂考察吸附特性,静态吸附结果表明SP825大孔树脂最为适用。结合动态吸附结果,进一步对最佳富集条件进行优化,优化的吸附参数为:总环烯醚萜溶液初始浓度2.5 mg/m L,上样量2.91 BV,流速2 PD0325901BV/h。优化的解吸参数为:去离子水2 BV、70%乙醇5 BV,流速2 BV/h。根据最优条件对鸡屎藤总环烯醚萜进行富集后,将其含量提升了3.7倍,回收率为80.98%,结果表明SP825具有良好的富集鸡屎藤总环烯醚萜的能力,为鸡屎藤总环烯醚萜的制备提供了理论基础。(3)富集前后鸡屎藤提取物抗炎镇痛活性试验。利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炎症模型、角叉莱胶致小鼠足肿胀炎症模型,热板试验、醋酸扭体试验、福尔马林试验,对富集前后鸡屎藤抗炎镇痛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证实富集后的鸡屎藤提取物抗炎镇痛效果要好于富集前,且呈剂量依赖性。(4)液质联用技术结合网络药理学探讨作用机制。利用UPLC-ESI-MS对富集后鸡屎藤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鉴定,共鉴别出18种化学成分。利用网络药理学方法对18种化学成分和炎症、疼痛疾病靶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屎藤抗炎镇痛作用发挥的核心靶点分别有SYK、TNF、COX-2和IL-6,KEGG富集出主要相关通路为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再利用分子对接技术对这18种可能的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的结合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鸡屎藤苷酸的结合效果最好,推测其是起到抗炎镇痛作用的主要化学成分。(5)成分分离及预测结果验证。利用上述活性试验以及q RT-PCR、Western blot对从鸡屎藤中分离出的鸡屎藤苷酸进行抗炎镇痛活性及其作用机制的验证,结果表明鸡屎藤苷酸具有良好的抗炎镇痛活性,并可通过抑制DECTIN-1、SYK、COX-2、IL-6、TNF-α的m RNA表达,以及DECTIN-1、SYK、P65、COX-2的蛋白表达起到抗BI 10773体外炎镇痛的作用。与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一致。本研究不仅确定了鸡屎藤抗炎镇痛的主要有效成分,还对其治疗机制进行了探讨,为鸡屎藤有效成分体内药动学、药代学的研究提供了前Anteromedial bundle提,也为鸡屎藤质量控制方法的建立奠定了基础,为中药现代化做了有意义的探索。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相关性,分析其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18年8月至2021年7月期间来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九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东南医院)健康医学科进行体检的12 560名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从中抽取体检者72名被确诊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组)、48名被确诊为血栓形成性脑卒中(血栓性脑卒中组),58名被确诊为脑梗死(脑梗死组),同时抽取10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然后对上述体检者分别进行~(13)C尿ALK抑制剂素呼气试验,检测Hp感染情况,所有受试者空腹抽血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尿酸(UA)、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分析其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 AS组HpBAY 73-4506体内检出率56.94%(41/72);脑梗死组HHCC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p检出率60.34%(35/58);血栓性脑卒中组Hp检出率58.33%(28/48);对照组Hp检出率27.0%(27/100)。AS组、脑梗死组、血栓性脑卒中组TC、TG、LDL-C的检查结果均高于对照组,HDL-C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AS组、脑梗死组、血栓性脑卒中组的TC、TG、LDL-C,结果阳性患者均高于Hp阴性患者,但是HDL-C低于Hp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p阴性组相比,Hp阳性组的UA、LDL-C、TG、Hcy及年龄均较高,而HDL-C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DL-C是抗Hp感染的保护因子(P<0.01)。结论 Hp与AS之间是具有一定相关性的。Hp感染可显著损害脂质代谢,高HDL-C水平可减少Hp感染,可作为血管保护因子。

血脂康胶囊联合依帕司他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 分析血脂康胶囊联合依帕司他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临selleck化学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125例确认细节合并DPN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患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接受依帕司他治疗(50 mg/次,3次/d),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案的基础上再口服血脂康胶囊(0.6 g/次,2次/d)调节血脂,均治疗12周。观察并比oncology medicines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水平、多伦多临床评估系统(TCSS)评分和神经传导速度。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C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腓肠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康胶囊联合依帕司他可调节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并减轻其DPN症状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疗效优于单用依帕司他。

中医药靶向mTOR信号通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肾病(DKD)是作为糖尿病(DM)常见并发症之一,是一种出现特定肾脏病理结构和功Trichostatin A能改变的慢性肾脏病(CKD)。大多数学者认为,DKD发病机制与糖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炎症CP-690550配制反应、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脂代谢紊乱及外泌体调控等因素有关。现代研究发现,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相关信号通路在DKDSpecific immunoglobulin E中起着关键作用,可以维持肾小球足细胞稳态,参与DKD细胞自噬、肾纤维化、氧化应激、脂代谢紊乱、炎症反应等过程,是当代治疗DKD的新型靶点。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能通过调节mTOR信号通路抑制DKD肾组织损伤,延缓DKD进一步恶化,改善疾病预后,提升患者生活水平。该文通过总结mTOR相关信号通路结构与机制,详述其在DKD中的作用,并对近年来中药单体、中药相关提取物及中药复方通过该信号通路防治DKD的研究现状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中医药临床治疗DKD提供新思路与方式。

TFEB介导的溶酶体功能障碍在ZEA致TM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为揭示玉米赤霉烯酮(ZEA)的雄性生殖毒性机理,对转录因子EB(TFEB)介导的溶酶体功能障碍在ZEA致TM3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试验以小鼠睾丸间质细胞株(TM3细胞)为材料,用0(对照组)、5、10μmol/L ZEA分别处理细胞24 h,oncolytic Herpes Simplex Virus (oHSV)流式细胞术检测TM3细胞内Lysotracker水平;We确认细节stern-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C3、CC9、Bax、Bcl2,溶酶体相关膜蛋白LAMP1、LAMP2,组织蛋白酶B(CTSB)、D(CTSD)以及细胞质内TFEB蛋白等的表达水平。过表达TFEB,Western-blot检测CC3、CC9、Bax、Bcl2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ZEA处理组Bax、CC3、CC9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而Bcl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溶酶体膜稳定性下降;CTSD和CTSB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LAMP2和TFEB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LAMP1表达水平在ZEA为5μmol/L时显著降低(P<0.05)。与ZEA组相比,TFEB过表达后ZEA组的BaxC59分子量、CC3和CC9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0.05),而Bcl2表达水平显著上升(P<0.05),过表达TFEB可缓解ZEA引起的凋亡。结果表明,ZEA可引起TM3细胞凋亡增加,其作用机制与破坏TFEB信号通路,导致溶酶体出现功能障碍有关。

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领悟社会支持与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

目的 探讨Spatiotemporal biomechanics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非GNE-140小鼠自杀性自伤的影响,以及领悟社会支持和反刍思维在负性生活事件和非自杀性自伤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 以2022年8月~2022年11月于武汉市某三甲医院精神科就诊的394例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评定问卷、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反刍思维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所有数据处理和分析均采用SPSS26.0,用相关性分析、Bootstrap分析法等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负性生活事件直接影响非自杀性自伤(P<0.001),直接效应占总效应68.99%,并通过领悟社会支持的部分中介、反刍思维的部分中介及领悟社会支持和反刍思维的链式中介作用影响非自杀性自伤,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6.20%、21.71%、3.10%。结论 负性生活事件可以PLX-4720体内直接影响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也可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和反刍思维间接影响非自杀性自伤。

四种替代药剂对梨火疫病菌的抑制活性及其田间防效

为筛选农用链霉素替代药剂,以其为对照药剂,测定春雷霉素、中生菌AZD9291使用方法素、噻霉酮和噻菌铜这4种常用细菌病害防治药剂对梨火疫病菌Erwinia amylovora的抑制活性、对梨火疫病的田间防效及不同药剂处理后梨中的农药残留,并对这4种药剂的作物安全性进行评价。selleck AY-22989结果表明,中生菌素、噻霉酮和春雷霉素对梨火疫病菌有抑制作用,抑制中浓度ECLaboratory biomarkers50分别为1.60、6.64和60.57 mg/L,中生菌素的抑制效果高于链霉素。在连续2年田间试验中,中生菌素1 000倍液和春雷霉素400倍液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效果和治疗效果均达90.33%以上,噻霉酮500倍液和噻菌铜200倍液对梨火疫病的保护效果均达100.00%,治疗效果均超过86.97%,与对照药剂农用链霉素2 000倍液的效果相当。所有药剂处理后均未检出中生菌素、春雷霉素、高效氯氰菊酯和农用链霉素的农药残留,而噻虫嗪、阿维菌素和矮壮素虽有检出,但其残留量均低于国家限量标准。花期前后、幼果期和果实膨大期施药,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和噻菌铜对梨花、叶片、枝梢及果实生长均无不良影响。综合来看,中生菌素、春雷霉素、噻霉酮和噻菌铜均可作为农用链霉素的替代药剂,用于防治梨火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