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研究固定铅门模式下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olumetric moskimmed milk powderdulated arc therapy,VMAT)计划中不同控制点间距下乳腺癌术后放射治疗计划的剂量学差异,为乳腺癌 VMAT 计划控制点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已接受放射治疗的 17 例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在 RayStation 4.7.5 计划系统上分别设计控制点间距为 2°、3°、4°的 3 组 VMAT 计划,比较 3 组 VMAT 计划靶区的适形性指数(conformity index,CI)、均匀性指数(homogeneity index,HI)和 105%处方剂量所包含的体积(V_(105%)),危及器官受量及机器跳数和出束时间。结果:控制点间距为 2°和 4°的 VMAT 计划的 CI 与 V_(1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优VP-16 MW于控制点间距为 3°的 VMAT 计划(P<0.05);控制点间距为 2°的 VMAT 计划的 HI、右乳平均GW4869试剂剂量、左侧肺 V_(30 Gy)、甲状腺 V_(50 Gy)优于控制点间距为 4°的 VMAT计划(P 均<0.05),且二者均优于控制点间距为 3°的 VMAT 计划(P<0.05);控制点间距为 3°和 4°的 VMAT 计划的心脏 V_(20 Gy)、V_(30 Gy),左侧肺平均剂量、V_(5 Gy)、V_(10 Gy)、V_(20 Gy)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劣于控制点间距为 2°的 VMAT计划(P<0.05);控制点间距为 4°的 VMAT 计划机器跳数最少、出束时间最短,其次为控制点间距为 3°的 VMAT 计划。结论:控制点间距为 2°的乳腺癌 VMAT 计划质量最优,控制点间距为 3°和 4°的乳腺癌 VMAT 计划差异不大。设计左侧乳腺癌固定铅门 VMAT 计划时建议选择控制点间距为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