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体外试验,初步研究胆汁酸对油脂的乳化作用和对脂肪酶活性的促进作用;通过饲养试验研究蛋鸡日粮中添加不同添加量胆汁酸对其生产性能、血清指标、肠道菌群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评价胆汁酸对蛋鸡的有效性,并提出适宜添加量;通过研究产蛋鸡日粮中添加推荐量上限10倍的胆汁酸对其生产性能、血液指标、脏器指数以及组织病变的影响,评价胆汁酸的安全性;通过高脂日粮建立产蛋鸡脂肪肝模型,同时添加胆汁酸,观察其对脂肪肝的预防效果,并基于“肝脏-胆汁酸-肠道菌群轴”研究其对肝脏相关受体蛋白和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从分子水平探究其预防脂肪肝的机理。本研究的结果将为胆汁酸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试验一:使用三个胆汁酸水平(0.400和800mg/100 mLPBS)对水-大豆油混合物进行乳化,观察乳化效果;在水-油(大豆油和玉米油)混合物中加入10个浓度梯度的胆汁酸(0~45 mg/25 mL PBS)和300 mg脂肪酶,进行体外模拟消化试验,研究胆汁酸对脂肪酶水解活性的促进作用;在植物油中额外添加脂溶SAG性维生素,通过体外模拟消化试验测定脂溶性维生素A、D和E从油脂中的释放率。结果显示:1)800mg胆汁酸组上层油脂显示出乳白色泡沫状,说明乳化效果明显。2)随着胆汁酸浓度的提高,大豆油和玉米油消化液的脂肪酸含量明显增加,到25~30 mg胆汁酸时趋于稳定,说明胆汁酸增强了脂肪酶的水解活性。3)三种脂溶性维生素的释放率随着大豆油和玉米油中胆汁酸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并且在本研究的范围内,两种油脂中的维生素A释放率最高值远高于其他两种维生素。试验二:本试验通过蛋鸡日粮中添加推荐量上限10倍及以上的胆汁酸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血液和器官指标的影响,评价了胆汁酸的安全性。选取58周龄健康的、体重接近的海兰灰蛋鸡24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试验采用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60、300(5倍)和600(10倍)的胆汁酸。试验期为56d。结果表明:1)生产性能:各胆汁酸组蛋鸡的产蛋率、平均蛋重、日产蛋量、平均日采食量和料蛋比均无不良变化。2)蛋品质:10倍胆汁酸组蛋品质无显著不良变化(P>0.05)。3)器官指数:behavioral immune system10倍胆汁酸组蛋鸡心脏、肝脏、脾脏、肺、肾脏、胰腺和输卵管和卵巢指数变化不显著(P>0.05)。4)血液指标:各添加量胆汁酸对蛋鸡血常规指标均无显著影响(P>0.05)。10倍胆汁酸组血清生化指标未发生显著变化(P>0.05)。5)器官组织学:根据各器官H&E染色切片观察结果可以得知,10倍胆汁酸组的蛋鸡心脏、肝脏、脾脏、肾脏、卵巢、输卵管和小肠各段均无明显的病理变化。试验三:本试验通过饲养试验研究了胆汁酸对蛋鸡生产性能、血清脂质代谢、养分消化率、肠道脂肪酶活性及盲肠微生物群的影响,提出了适宜添加量。选用45周龄健康的、体重接近的海兰灰蛋鸡45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鸡。各处理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0、60、90和120 mg/kg胆汁酸。试验期为168 d。结果表明:1)生产性能:添加30和60 mg/kg胆汁酸可以显著提高产蛋率和饲料转化率(P<0.05),其他添加量影响不显著;各添加量均显著降低平均蛋重(P<0.05);对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根据二次回归方程可以得出蛋鸡日粮中胆汁酸的最适添加量为50~60mg/kg。2)蛋品质:90和120mg/kg胆汁酸组蛋黄颜色显著降低(P<0.05),其他添加水平对蛋品质影响不显著。3)器官指数与卵泡数量:60~120 mg/kg胆汁酸均可以降低蛋鸡腹脂率(P<0.05);30和60 mg/kg胆汁酸提高了蛋鸡卵泡总数(P<0.05);其他添加量影响不显著。4)消化率:各胆汁酸添加水平均会显著提高粗脂肪的利用率,30~90 mg/kg还提高了总能利用率(P<0.05)。5)维生素含量:60~120mg/kg胆汁酸的添加提高了蛋鸡肝脏中维生素A的含量(P<0.05);60 mg/kg的胆汁酸的添加提高了血清中维生素A含量(P<0.05),其他组变化不明显;肝脏和血清中维生素D和E的含量变化不明显。6)血清生化指标:日粮中添加30~120mg/kg胆汁酸均可以使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显著降低(P<0.05),使甘油三酯(TG)含量极显著降低(P<0.01),同时显著降低了 LDL-C/HDL-C 比值(P<0.05),各胆汁酸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7)血清免疫指标:在蛋鸡日粮中添加90和120 mg/kg胆汁酸可提高血清免疫球蛋白A含量(P<0.05),其他组影响不显著;免疫球蛋白G和M含量变化不显著。8)血清抗氧化能力:60和90 mg/kg胆汁酸组血清丙二醛含量显著降低(P<0.05);60~120 mg/kg胆汁酸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升高(P<0.05);其他组变化不显著;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变化不显著。9)肠道脂肪酶:蛋鸡日粮中添加60~120mg/kg胆汁酸可提高十—二指肠黏膜中脂肪酶活性(P<0.05);蛋鸡日粮中添加60~120 mg/kg胆汁酸可以提高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脂蛋白酯酶活性(P<0.05);90和120mg/kg胆汁酸组蛋鸡十二指肠黏膜激素敏感脂肪酶含量显著降低(P<0.05);其他水平对这三种酶活性影响不显著。10)盲肠微生物:胆汁酸不影响盲肠微生物群丰度与多样性;90 mg/kg组Turicibacter丰度显著提高,其他水平影响不显著。试验四:本试验使用高脂日粮建立蛋鸡脂肪肝模型,同时添加胆汁酸对脂肪肝进行预防,观察其预防效果,并基于肝脏-胆汁酸-肠道菌群轴从分子水平和肠道菌群角度探究了胆汁酸预防脂肪肝的机制。从51周龄海兰灰蛋鸡中选择健康、体重接近的蛋鸡6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个处理15只鸡,单笼饲喂。在玉米-豆粕基础日粮的基础上用8%大豆油替代8%玉米淀粉(不改变其他营养成分水平)配制高脂日粮。试验分组包括正常能量日粮(NC)、高脂日粮(HFD)、高脂日粮+60mg/kg胆汁酸(MBA)、高脂日粮+120mg/kg胆汁酸(HBA)。试验期为70d。结果表明:1)模型建立:根据H&E染色切片可知,HFD肝脏出现大量空泡,并且肝细胞排列紊乱,出现明显的脂肪肝现象;HFD组的NAFLD评分极显著提高(P<0.01),说明高脂日粮成功建立了蛋鸡脂肪肝模型。2)生产性能:HFD蛋鸡采食量明显降低;HFD蛋鸡日增重显著高于NC组,HBA组蛋鸡的日增重得到了显著缓解(P<0.05);MBA无显著差异。3)脂肪肝严重程度:MBA组和HBA组显著缓解了 HFD造成的蛋鸡的肝脏重和腹脂重的增加(P<0.05)。MBA组和HBA组显著缓解了由于脂肪肝造成的血清中的ALT和AST活性的升高(P<0.05)。根据H&E染色切片可知,MBA、HBA与NC组肝脏未见异常;对应地,MBA和HBA组的NAFLD评分相对于HFD显著下降(P<0.01)。4)血清生化指标:与HFD组相比,MBA和HBA组蛋鸡的血清中TC、TG和LDL-C含量显著降低,HDL-C/LDL-C值升高(P<0.05);HBA组白球比低于HFD组(P<0.05)。此外,MBA和HBA组的白介素2含量降低(P<0.01),但白介素10和干扰素γ含量升高(P<0.05)。5)胆汁酸含量:胆汁酸的添加可以显著提高蛋鸡肝脏、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中初级胆汁酸胆酸、鹅脱氧胆酸含量;提高回肠和盲肠中结合胆汁酸甘氨石胆酸含量(P<0.05)。说明胆汁酸通过肠-肝循环进入了肝脏发挥作用。6)血清抗氧化能力:MBA组和HBA组蛋鸡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HFD组(P<0.05此网站)。7)肝脏相关受体蛋白:通过免疫荧光染色的结果可知,与HFD组相比,MBA(P<0.05)和HBA(P<0.01)组脂肪酸合酶配体蛋白含量减少;在HBA组,FXR和PPARα蛋白含量增加(P<0.05),MBA组这两种受体蛋白变化不显著;TGR5变化不显著。8)盲肠微生物:MBA和HBA的盲肠微生物群丰度均显著降低;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的比例显著升高;有益细菌Lactobacillus和Turicibacter丰度显著提高;重塑了盲肠微生物群的功能,使脂肪酸降解能力增强、能量代谢能力减弱。肠道菌群的变化与血清脂质和炎症因子水平呈显著的相关关系。综合四个试验结果,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胆汁酸可以安全地、有效地提高蛋鸡生产性能,并且能通过调节肝脏和血清脂质代谢、优化盲肠微生物群结构起到预防蛋鸡脂肪肝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