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标志物联合影像学在肺结节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正>肺结节是指影像学上表现为直径≤3 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可为孤立性或多发性,不伴肺不张、肺门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1]。每年约有38%的胸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Stress biomarkersmography,CT)中检出肺结节,且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2]。目前临床对于肺结节性质的判断主要以CT征象为主,单一的影像检查不足以准确鉴别结节性质,点击此处易漏诊误诊[3]。生物标志物指能被客观测量和评价,反映生理或病理过程,以及对暴露或治疗干预措施产生生物学效应的指标,可为疾病的诊断、病情发展的预测及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提供依据[4]。肺结节发病机制复杂,涉及炎症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增殖等[5-7],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相关的生MS-275物标志物可有效提示结节的性质及发展程度。肺结节的生物标志物大多取自患者血清或肺泡灌洗液,具有出现较早、浓度较高等特点。影像与生物标志物检测相结合可有效辅助医生判断结节的性质,对于患者的诊疗有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