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及体素内不相干扩散技术(IVIM-DWI)能否发现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肾功能的改变。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间山西省人民医院内分泌科T2DM患者43例,按照尿白蛋白/肌酐比率(ACR)分为ACR<30mg/g的单纯糖尿病组(共27例)、30≤ACR≤300mg/g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共16例),同时纳入年龄、性别与T2DM患者匹配的16例健康者作为对照。采用GMirdametinib作用E Discovery MR750 3.0T超导型MR扫描仪对所有受试者行ASL、IVIM-DWI扫描。测量三组受试者双肾皮、髓genetic fingerprint质肾血流量(RBF值)、灌注分数(f值)、假性扩散系数(D*值)、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真性扩散系数(D值)。三组受试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受试者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双样本t检验、非参数Wilcoxon检验比较。三组受试者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参数的差异采用JNJ-42756493配制单因素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 H检验比较,两组间受试者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参数的差异采用Tukey-M1检验、Steel Dwass检验比较。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参数与临床相关指标(ACR)的相关性以及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参数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肾脏功能磁共振成像参数对T2DM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健康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间,肾脏皮质RBF值及皮、髓质ADC、D、f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显示:单纯糖尿病组肾皮质RBF值(P<0.01)、f值(P<0.001)及髓质D值(P<0.001)、f值(P<0.001)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肾皮质RBF值(P<0.001)、D值(P<0.01)、f值(P<0.001)及髓质ADC值(P<0.05)、D值(P<0.001)、f值(P<0.001)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期糖尿病肾病组肾脏皮质RBF值(P<0.05)、f值(P<0.001)、ADC值(P<0.01)、D值(P<0.05)及髓质ADC值(P<0.01)、D值(P<0.001)、f值(P<0.001)较单纯糖尿病组显著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相关性分析中,肾皮质ADC值及皮、髓质f值与ACR间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负相关性(_>-0.4,P<0.01),肾皮质RBF值及髓质ADC值、D值与ACR存在弱负相关性(_>-0.2,P<0.05)。肾皮质RBF值与f值呈显著正相关(_=0.575,P<0.001)。(3)肾皮质RBF值、f值、髓质D值、f值对健康对照组与单纯糖尿病组、健康对照组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均有较高的鉴别诊断能力,肾皮质ADC值、D值、髓质ADC值对健康对照组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单纯糖尿病组与早期糖尿病肾病组有较高的鉴别诊断能力。结论:ASL及IVIM-DWI能反映T2DM患者早期肾脏微循环灌注和微观结构的变化,可以用于T2DM患者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