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代谢组学探讨升降散加减调控PKC信号通路截断UC的机制研究

目的:探讨升降散加减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kg组,以及升降散加减3、1.5、0.75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由2.5%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 salt,DSS)溶液诱导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建立。连续给药治疗10 d后,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HE染色观察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形态;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IL-17、生物活性因子(S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medicine containersIHC)检测大鼠结肠组Dorsomorphin织黏蛋白2(MUC2)的表达;利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大鼠血清差异性代谢物,借助MetaboAnalyst网站富集代谢通路;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结肠组织CXC趋化因子配体5(CXCL5)、趋化因子受体4(CXCR4)、整合素(Integrin-β3)、蛋白激酶C-α(PKC-α)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结肠长度缩短(P<0.05),DAI评分升高(P<0.05),结肠黏膜上皮缺损,可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杯状细胞明显减少,大鼠血清IL6、IL17、SP、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5),大鼠结肠组织MUC2表达水平显著下降(P < 0.05),CXCL5、CXCR4、Integrin-β3、PKC-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升降散加减各组大鼠结肠长度明显增加(P<0.05),升降散加减3、1.5g/kg组和美沙拉嗪肠溶片0.5 g/kg组大鼠DAI评分明显降低(P<0.05),升降散加减3、1.5 g/kg组大鼠结肠组织杯状细胞结构、数量及结肠黏膜得到不同程度修复,各给药组大鼠血清IL6、IL17、SP、TNF-α含量明显降低及结肠组织MUC2和CXCL5、CXCR4、IntegRapamycin使用方法rin-β3、PKC-α蛋白表达下调 (P<0.05)。代谢组学结果显示,升降散加减给药后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的代谢物水平发生改变,鉴定出18个差异代谢物和1条与炎症相关的代谢通路。结论:升降散加减可能通过阻断PKC信号通路激活,改善UC大鼠炎症状态,起到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