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针带针运动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患者术后心率变异性及预后影响

背景已知HRV (心率变异性)是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非侵入性指标,常用于评估冠脉病变短期预后。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classification of genetic variants入治疗)是一种常用冠脉病变手术方式,但术后常见恶性心律失常、复发性心肌梗死等MACE (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DAPT (双联抗血Belnacasan体内实验剂量小板治疗)虽可一定程度上减少MACE发生,但易合并消化道出血,不能持续有效地改善PCI预后。而眼针可有效减少胸痛持续时间和频率,运动疗法可增强心脏和血管功能,二者相结合的眼针带针运动在PCI术后的应用有待探索。目的探讨眼针带针运动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心率变异性及预后的影响。方法32例术后中低危险分层患者按1:1的分配比例随机分为眼针带针运动组或药物治疗组。眼针带针运动组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加以眼针带针运动,药物治疗组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两组受试者均完成了2周干预和治疗前后检查。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HRV)评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通过专门设计的不良反应日记记录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评价PCI的Puromycin体内实验剂量预后。所有结局指标均在PCI术后24小时内和2周干预结束当天测量。结果干预后,两组间LF/HF、SDNN、SDANN和CRP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与药物对照组相比,眼针带针运动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P=0.016),且与SDNN、SDANN和LF/HF呈明显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眼针带针运动在改善冠脉介入术后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面比双抗更有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术后短期预后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