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对不同危险分层的肺栓塞病人进行二维、M型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分析,探讨心脏超声参数和实验学指标与肺栓塞危险分层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资料与方法:收集2022年9月至2023年1月期间在CP-690550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经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的40名肺栓塞患者,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6岁-81岁,平均(63.2±13.8)岁。按照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于2019年在欧洲心脏杂志公布的新版肺栓塞诊治指南,对肺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将其分为低危组18例、中危组12例、高危组10例。对所有患者的超声指标及实验学检查进行分析,探讨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与超声心动图指标及实验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肺栓塞患者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间的心率、B型利纳肽(BNP)、心肌肌钙蛋白(c Tn I)、D-二聚体水平存在差异且与危险分层显著相关。2、肺栓塞患者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间的下腔静脉内径(IVC)、三尖瓣环血流舒张早期峰值速度/舒张晚期峰值速度(E/A)测值存在差异且与危险分层显著相关。3、肺栓塞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间的三尖瓣反流速度(TRV)、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速度(S′)、右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前后径的比值(RV/LV)、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幅度(TAPSE)、主肺动脉内径(PAD)、左心室舒张末基底段横径(RV横径)、右心房收缩末长径(RA长径)、右心房收缩末横径(RA横Antiobesity medications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间的右心室心肌做功指数(Tei)、右心室面积变化分数(RVFAC)、左心室舒张末基底段横径(LV横径)、左心室舒张末长径(LV长径)、右心室舒张末长径(RV长径)、左心房收缩末横径(LA横径)、左心房收缩末长径(LA长径)、右心室游离壁厚度(RVW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RV、RV/LV、TAPSE、PAD、RV横径、RA长径、RA横径与危险分层显著相关。4、肺栓塞患者的心率、BNP、c Tnl、D-二聚体、E/A、IVC、TRV、RV/LV、S′、TAPSE、PADPanobinostat研究购买、RV横径、RA长径、RA横径对低危组与中危及以上组有诊断效能,其中诊断效能较好的为BNP、D-二聚体、E/A、IVC、TRV。结论:1、二维超声心动图、M型超声心动图、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够及时、无创、精准地评估肺栓塞患者右心功能的变化,并为临床危险分层提供重要价值及依据。2、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分层与心率、超声心动图指标、实验学检查指标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