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质量控制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乳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临床效果及质量控制的方式。方法 选入我院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50例,将50例患者的病理标本分成两份,一份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列为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另外一份进行常规处理,列为常规组,对比两组不同的染色方式的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的染色结果、两种检测方式的显色结果以及染色质量优良率、染色方式的满意度。结果 (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诊断准确率优于常规组(90.00%vs. 60.00%),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0000,P=0.0005)。(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进行ER、PR、CerbB-2、P53、Ki67检测,阳性率分别为76.00%、56.selleck IDN-655600%、58.00%、72.00%、80.00%。(3)常规组染色后较为鲜艳,并且细胞核呈现出较为鲜明的蓝色,细胞质则能够出现深浅不一的粉红色,核仁为红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ER、PR中切片为深褐色,CerbB-2下切片的细胞核为蓝色,细胞膜为Enfermedades cardiovasculares褐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方案下的染色质量优良率为96.00%,常规组方案下的染色质量优良率为84.00%,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高于常规组,有统计学意义(P <0.05Rapamycin体内实验剂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获得的染色情况(98.00%)、染色结果(100.00%)、诊断结果(96.00%)、使用价值满意度(98.00%)均高于常规组(86.00%、90.00%、82.00%、84.00),P <0.05,差异显著(χ2=4.8913、5.2632、5.0051、5.9829,P=0.0270、0.0218、0.0253、0.0144)。结论 对乳腺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出现错诊、漏诊的情况较少,通过切片的显色情况进行病理结果的确定,其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