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乳腺癌治疗中的难点。针对DNA损伤修复的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转移酶抑制剂(PARegorafenib浓度RPi)的出现开启了TNBC靶向治疗新篇章,而由于肿瘤的适应性导致肿瘤细胞出现对PARPi的耐药成为了抗肿瘤治疗的新挑战repeat biopsy。逆转PARPi的耐药也成为抗肿瘤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最常见的PARPi耐药的原因就是DNA损伤修复蛋白的过表达。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可通过调控DNA损伤修复蛋白也可发挥抗肿瘤作用。因此,通过HDACi调控DNA损伤修复蛋白逆转肿瘤细胞对PARPi耐药在理论上可行。目的:研究西达本胺(HDACi)逆转TNBC对氟唑帕利(PARPi)耐药的机制。方法:1.利用浓度梯度递增诱导的方法构建耐氟唑帕利TNBC细胞株HCC1937-FR及MDA-MB-468-FR。2.对耐药细胞株进行基因测序,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关键耐药基因。3.使用梯度浓度西达本胺处理耐氟唑帕利细胞株,依据药物对细胞抑制率选择合适西达本胺浓度。4.以最适浓度西达本胺联合氟唑帕利处理耐氟唑帕利细胞株,MTT法测定西达本胺和氟唑帕利联合组与氟唑帕利单药组耐氟唑帕利细胞活性的改变并计算IC50值及联合指数。5.利用划痕实验检测西达本胺和氟唑帕利对耐氟唑帕利细胞株HCC1937-FR及MDA-MB-468-FR迁移能力的影响。6.利用Transwell实验检测西达本胺和氟唑帕利对耐氟唑帕利细胞株HCC1937-FR及MDA-MB-468-FR侵袭能力的影响。7.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西达本胺和氟唑帕利对耐氟唑帕利细胞株HCC1937-FR及MDA-MB-468-FR周期及凋亡的影响。8.利用免疫印迹检测西达本胺和氟唑帕利对耐氟唑帕利细胞株HCC1937-FR及MDA-MB-468-FR蛋白表达的改变。9.构建小鼠移植瘤模型检测西达本胺和氟唑帕利对耐氟唑帕利乳腺癌裸鼠移植瘤的影响。结果:1.HCC1937-FR和MDA-MB-468-FR对氟唑帕利产生获得性耐药,耐药指数分别为10和5.33。2.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出关键耐药基因为RAD51、MRE11、POLA1、RAD54L、RFC4和MCM10。3.浓度为3μg/ml和6μg/ml的西达本胺对HCC1937-FR和MDA-MB-468-FR抑制率均较小,以此浓度完成后续实验。4.对比单药氟唑帕利,联合西达本胺使HCC1937-FR和MDA-MB-468-FR对氟唑帕利的IC50分别从60μg/ml下降到9.6μg/ml,80μg/ml下降到20μg/ml(P<0.05)。5.划痕实验结果表明,西达本胺和氟唑帕利可显著抑制耐氟唑帕利乳腺癌细胞的迁移能力(P<0.05)。6.Transwell实验结果表明,西达本胺联合氟唑帕利可显著抑制耐氟唑帕利乳腺癌细胞侵袭能力(P<0.05)。7.细胞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显示,西达本胺联合氟唑帕利可显著促进耐氟唑帕利乳腺癌细胞凋亡,并阻滞细胞周期于G2/M(P<0.05)。8.免疫印迹分析提示,西达本胺联合氟唑帕可显著抑制耐氟唑帕利乳腺癌细胞内关键耐药基因RAD51和MRE11的表达(P<0.05)。9.耐氟唑帕利乳腺癌裸鼠移植瘤模型实验表明,西达本胺联合氟唑帕可显著抑制移植瘤的生长(P<0.05)。JNJ-42756493 molecular weight结论:本研究发现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氟唑帕利耐药后联合西达本胺可再次恢复细胞对氟唑帕利的敏感性,西达本胺联合氟唑帕利可抑制耐氟唑帕利细胞(HCC1937-FR和MDA-MB-468-FR)的增值、侵袭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且在体内实验中同样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西达本胺联合氟唑帕利可通过下调关键耐药基因RAD51和MRE11的表达逆转三阴性乳腺癌细胞对氟唑帕利的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