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点化合物180联合氧嗪酸钾诱导小鼠痛风模型及其初步应用

痛风是一种由于嘌呤代谢异常,尿酸产生增多,或者尿酸排泄不良导致的炎性疾病。痛风难以治愈,且疼痛呈现反复发作的趋势,严重时会导致高血压、慢性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严重影响痛风患者的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目前痛风治疗的主要药物有秋水仙碱、非布司他等,由于这些药物具有腹泻腹痛、药物过敏、易产生耐药性等副作用,研发新型安全的痛风治疗药物具有重要意义。在新药研发过程中,化合物的活性筛选及药物临床前成药性评价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实验室研发阶段这依赖于稳定的痛风动物模型。遗憾的是,目前文献报道中的痛风模型存在不稳定、重复性差等缺点,这大大限制了其在治疗痛风药物活性筛选中的应用。在本研究中,我们制备了一种碳点化合物180,利用碳点化合物联合尿酸氧化酶抑制剂诱导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性肾病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评价。首先,我们通过水热法制备了碳点化合物180,进行了初步的表征和体外实验。沉积尿酸实验表明碳点化合物180可以有效的沉积尿酸形成尿酸盐沉淀,且具有时间依赖性。理论上可以利用碳点化合物180具有沉积尿酸盐的功能建立一个痛风模型。其次,本研究通过氧嗪酸钾联合碳点化合物180诱导小鼠产生痛风,建立一个稳定的痛风模型,并对动物模型进行了评价。实验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为氧嗪酸钾300 mg/kg灌胃;氧嗪Probiotic product酸钾300 mg/kg联合碳点化合物180 0.7mg/kg灌胃组;氧嗪酸钾300 mg/kg联合碳点化合物180 0.7mg/kg注射组;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在给药处理30天后开始每10天对模型组和对照组进行血液指标检测、Gomori法尿酸盐染色以及小动物活体CT。结果显示氧嗪酸钾联合碳点化合物180诱导的痛风模型可以从30天延续至80天甚至更久。灌胃或注射处理尿酸检测结果显示,在进行灌胃给药后一个半小时,小鼠血尿酸显著升高,与高尿酸血症症状一致,证明氧嗪酸钾联合碳点化合物180可以诱导高尿酸血症;Gomori法染色结果显示,氧嗪酸钾联合碳点化合物180模型组小鼠肾脏部位出现尿酸盐沉淀,并且氧嗪酸钾联合碳点化合物180灌胃给药较注射给药出现尿酸盐沉淀时间更早,证明氧嗪酸钾联合碳点化合物180可以诱导痛风性肾病模型;小动物活体CT结果显示,氧嗪酸钾联合碳点化合物180处理的模型组小鼠关节部位出现痛风石,即氧嗪酸钾联合碳点化合物180可以诱导小鼠痛风性关节炎模型。最后,我们通过微波消解法制备了两种碳点化合物AC-CDs以及PD-CDs。实验设计中秋水仙碱、苯溴马隆和别嘌呤醇作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以灌胃给药干预治疗由氧嗪酸钾联合碳点化合物180诱导的痛风模型,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阳性对照药物苯溴马隆具有疗效,验证了该模型的可用性;本实验制备的PZD1839 IC50D-CDs在干预治疗痛风模型中也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可以作为后续研究的基础。综上,本研究在体内和体外两个方面研究了碳点化合物180诱导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功能,且通过由碳点化合物诱导的痛风模型检测了AC-CDs和PD-CDs的治疗作用。碳点化合物180联合氧嗪酸钾作用于小鼠模型可以在抑制尿酸氧化酶活性产生较多尿酸之后对尿酸进行沉积,在肾脏CH-223191和关节处产生尿酸盐沉淀或痛风石,从内源模拟了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过程,为痛风新药研发筛选药物活性提供了扎实稳定的动物模型。PD-CDs在干预治疗痛风小鼠时表现出的治疗效果可以为痛风新药研发提供一个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