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前列腺素水平及子宫肌收缩力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拟通过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和非分娩镇痛产妇对照,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过程中母体前列腺素(PG)E_2,催产素水平变化,分析其对产程和子宫收缩力的影响,以期对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的临床干预提供帮助。背景:分娩过程中的剧烈产痛不仅给产妇造成痛苦,更重要的一点是,这会导致一系列的病理生理,甚至心理变化而引起严重不良后果,因为剧烈的疼痛会使产妇处在严重应激反应状态。随着2018年底国家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工作的政策性推进,硬膜外分娩镇痛比例越来越高,成为麻醉科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硬膜外分娩镇痛产妇的大量增加,其对产程的影响也越来越引起重视。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程的影响是关注的焦点之一。方法:选择待产孕妇57例,根据产妇意愿,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35例为实验组(EA组),未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产妇22例为对照组(C组)。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开始产程后进入本研究。产妇入产房,开放上肢静脉。EA组产妇至手术室内进行硬膜外穿刺置管操作。硬膜外穿刺位置选择L2~3或L3~4间隙,给予负荷剂量0.1%罗哌卡因+舒芬太尼5μg共10 ml,并连接硬膜外镇痛泵:0.08%罗哌卡因+0.4μg/ml舒芬太尼共150ml,持续泵入9.9ml/h,追加8ml/次,锁时45min。C组则不给镇痛药物,自然分娩。如此硬膜外镇痛45min,产程开始1h后,大约为产妇返回产房的时间。两组产妇,产程开始后,宫口开至2cm为T0,1h后为T1,第二产程开始前为T2,分娩后即刻为T3。EA组和C组在T0、T1、T2时间点分别取产妇外周静脉血10ml,T3时间点取两组产妇羊水10ml。统一测定血、羊水中PGE_2、催产素水平。两组记录T0、T1、T2时间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于相同时间点进行比较;记录T0、T1、T2时间点的子宫收缩强度,间歇时间,持续时间,分别于相同时间点进行比较,EA组上述指标于T0、T1时间点进行自身对照。分别检测T0、T1、T2时间点血样中的PGE_2、催产素浓度,两组比较相同时间点PGE_2、催产素的差异程度,分别分析血样中PGE_2、催产素变化与子宫收缩变化的相关性。检测T4羊水中的PGE_2、催产素浓度,两组比较PGE_2、催产素的差异程度。比较两组催产素使用量、胎心变异率、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结果:EA组与C组相比,T0、T1、T2各时间点子宫收缩强度、持续时间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2,表3,表4),P>0.05;EA组于T0、T1时间点进selleck抑制剂行自身对照,子宫收缩强度、持续时间、间歇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5),P>0.05。两组比较T0、T1、T2时间点VAS评分,T0时间点两组V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6),P>0.05;T1、T2时间点两组VSA评分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selleckchem BI 10773意义(表6),P<0.01。两组比较T0、T1、T2、T3时间点PGE_2的差异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表7),P>0.05。两组血样中PGE_2变化与子宫收缩强度变化呈正相关(r=0.678,P<0.05),持续时间变化呈正相关(r=0.759,P<0.05),间歇时间变化呈负相关(r=-0.807,P<0.05),即PGE_2浓度越高,子宫收缩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间歇时间medical terminologies越短。两组比较T0、T1、T2、T3时间点催产素的差异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表8),P>0.05。两组血样中催产素变化与子宫收缩强度变化呈正相关(r=0.380,P<0.05),持续时间变化呈正相关(r=0.854,P<0.05),间歇时间变化呈负相关(r=-0.761,P<0.05),即催产素浓度越高,子宫收缩强度越大,持续时间越长,间歇时间越短。EA组与C组相比,两组催产素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9),P>0.05;两组胎心变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9),P>0.05;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有所延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9),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对产妇的镇痛效果良好,对PGE_2分泌的影响小,对产程、子宫收缩变化、胎心变异率的影响也较小,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是一种可靠的分娩镇痛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