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秒级与纳秒级Q-开关激光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

研究背景及目的:Pico Way超皮秒(PicoseconAlisertib溶解度d,Ps)激光是一项具有多个极短脉冲持续时间的新颖的皮秒级Q-开关激光技术,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选择性光声作用更快地分解和清除表皮及真皮的黑色素,最近,它被认为是治疗黄褐斑的一个新兴选择。Medlite C6激光,又称Q-开关钕掺钇铝石榴石激光(Q-switched neodymiumdoped yttrium aluminum garnet laser,QSNY)是一种非烧蚀性的大光斑低能量的纳秒级Q-开关激光设备,其工作机制通过选择性光热分解作用穿透皮肤表层,直达表皮基底层和真皮层的目标色素基团,从而达到最好的祛斑效果,目前被认为是治疗亚洲人群黄褐斑的新金标准。尽管调Q激光已被应用于黄褐斑的治疗,但是目前超皮秒激光和Medlite Model-informed drug dosingC6激光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对照研究在国内几乎未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验证皮秒级和纳秒级Q-开关激光对于国内黄褐斑人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方法:本项研究招募并纳入符合入组标准的40名皮肤类型Fitzpatrick III–IVGSKJ4化学结构型的女性黄褐斑受试者,随机分为A,B两组,依次为超皮秒激光组和Medlite C6激光组,每组各20名受试者;A,B两组受试者各自接受3次激光治疗,每次治疗间隔4周,随访期为4周和12周。采用OBSERV皮肤检测仪分别拍摄两组受试者治疗前、3次治疗后和治疗结束后随访12周的标准化照片存档。应用改良版黄褐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评分(modified version of the Melas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m MASI)来评估两种激光治疗前后的疗效。记录A,B两组受试者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根据自我满意度评分方法让受试者进行自我评价。最后,通过皮肤镜技术观察A,B两组治疗前后的皮损组织变化情况。数据运用SPSS 25.0统计学系统进行分析。研究结果:纳入研究的40名受试者均完成三次治疗和随访工作。A组受试者接受超皮秒激光治疗前后的m MASI评分平均值分别为6.14±2.32和3.02±1.01,B组受试者接受Medlite C6激光治疗前后的m MASI评分平均值为5.43±2.31和2.77±1.18,结果显示A,B两组治疗后的m MASI平均评分均明显降低,并且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对比两组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次治疗后,A,B两组在治疗前后的m MASI评分平均差值分别为3.13±1.70和2.67±1.39,统计结果显示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意义(P>0.05)。三次治疗后随访期,A组受试者m MASI评分的平均下降率略高于B组受试者,依次为49.30%±9.79%和47.61%±10.79%。A组受试者的平均满意度评分高于B组受试者,但对比两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小部分受试者出现轻度红斑、脱屑和肿胀等副作用,但两组均未观察到色素沉着和色素减退等严重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受试者在皮肤镜下观察到色斑区域色度减轻和毛细血管扩张改善等变化。研究结论:无论是皮秒级Q-开关激光还是纳秒级Q-开关激光都是治疗黄褐斑安全且有效的选择,值得推广应用;同时通过研究比较两种激光差异性,发现超皮秒激光和Medlite C6激光在黄褐斑治疗中具有相似的疗效性和安全性。不过值得关注地是,皮秒级激光在治疗中具有更好的体验感以及治疗结束后可观察到眼周细纹减少和皮肤更细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