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蒲黄汤加减方对房角镜辅助的内路360°小梁切开术术后前房积血的干预作用研究

目的:回顾性分析生蒲黄汤加减方对房角镜辅助的内路360°小梁切开术(gonioscopy-assisted transluminal trabeculotomy,GATT)术后前房积血的干预作用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行GATT手术治疗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住院患者60例(60眼)作为本研究的调查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对术后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前房积血进行干预,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生蒲黄汤组、自拟止血方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20眼)。三组在围手术期均使用基础治疗方案,术后生蒲黄汤组加用《中医眼科六经法要》中生蒲黄汤原方治疗,自拟止血方组加用生蒲黄汤加减方,其保留了生蒲黄汤凉血止血功效,减轻其活血化瘀之力。分别观察三组患者术后前房积血发生率、前房积血吸收时间(天)、7天内前房积血严重程度、前房积血手术追加例数,术后1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术前、术后7天、术后1月的眼压,术前与术后1月的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种),术后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等指标。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研究不同组之间观察指标的疗效与差异。结果:1、前房积血(1)术后前房积血发生率。三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Compound CP>0.05)。(2)三组术后前房积血平均吸收时间(天):生蒲黄汤组<自拟止血方组<对照组(P<0.05)。(3)术后前房积血程度。生蒲黄汤组术后发生的全为Ⅰ级前房积血。Ⅰ级前房积血占比:生蒲黄汤组>自拟止血方组(P<0.05);生蒲黄汤组>对照组(P<0.05),自拟止血方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Ⅱ级和Ⅲ级前房积血占比:自拟止血方组和genetics services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前房积血程度:术后第1天到术后第6天,生蒲黄汤组<自拟止血方组(P<0.05);生蒲黄汤组<对照组(P<0.05)。自拟止血方组与对照组比较,仅在术后第5天,自拟止血方组<对照组(P<0.05),余时间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生蒲黄汤组<对照组(P<0.05);生蒲黄汤组与自拟止血方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4)术后前房冲洗术追加例数。三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眼压(1)组内比较术前与术后眼压。生蒲黄汤组术后各时间段的眼压较术前均明显下降(P<0.05)。自拟止血方组和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和术后1月眼压明显下降(P<0.05),在术后第7天眼压下降不明显(P>0.05)。(2)组间比较术后眼压。三组术后各时间段的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比较组间术后眼压下降差值。三组在术后各时间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购买Regorafenib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比较组间术后眼压下降率。术后1月的眼压下降率:生蒲黄汤组>对照组(P<0.05);生蒲黄汤组和自拟止血方组、自拟止血方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余时间段,三组比较及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5)比较眼压骤升(IOP-Spike)发生率。三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生蒲黄汤组<对照组(P<0.05);生蒲黄汤组和自拟止血方组、自拟止血方组和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BCVA(1)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的BCV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三组术后BCVA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与术前BCVA的差值:三组比较及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4、降眼压药物数量(种)(1)组内比较。三组患者术后降眼压药物使用数量(种)较术前显著减少(P<0.01)。(2)组间比较。术后降眼压药物数量(种),三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降眼压药物减少数与减少率,无三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手术完全成功率与条件成功率占比,三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5.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四种不良反应:角膜水肿、眼胀痛、一过性视力下降、一过性低眼压,三组比较及两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术后不使用中药对比,生蒲黄汤原方及加减后的自拟止血方均能明显缩短GATT术后前房积血吸收时间;其中,生蒲黄汤原方在减轻GATT术后前房积血严重程度、减少术后眼压波动、提高眼压下降率方面疗效确切。生蒲黄汤原方及加减方的使用为临床医师在解决GATT术后前房积血的问题上提供了新的临床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