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肠道共生菌在维持肠道稳态和肠道屏障功能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能够保障动物的健康。食淀粉乳杆菌(Lactobacillselleckchemus amylovorus)是猪肠道中具有优势的肠道共生菌之一,是肠道健康干预的靶点,可作为开发猪用益生菌的候选菌种。肠道共生菌的生理功能及益生特性均具有菌株特异性,需要从菌株水平入手,进行食淀粉乳杆菌差异菌株的鉴定。同时,从肠道共生菌中筛选、设计、构建益生性人工菌群,对肠道进行健康干预,是目前“替抗”产品研发领域研究的热点。因此,本研究旨在鉴定9类L.amylovorus差异菌株,并探究其体外生长特性和益生特性的差异;通过传代和连续培养方式,拟建立由差异菌株构成的稳定的益生性人工菌群,为肠道健康干预奠定基础。本研究得到以下结果:1.猪肠道L.amylovorus差异菌株的鉴定和基本生长特性的测定本试验鉴定了9类L.amylovorus差异菌株并对其基本生长特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购买LGK-9749类差异菌株在革兰氏染色镜检、活菌镜检、生长曲线、产酸能力和共凝集能力方面无显著差异,在液体培养凝集情况、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和2 h自凝集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猪肠道L.amylovorus差异菌株益生特性的测定本试验测定了9类L.amylovorus差异菌株的益生特性,包括溶血性、抑菌特性、细胞毒性、细胞粘附性以及胃肠道环境耐受性。结果表明,9类差异菌株在抑菌特性、细胞毒性、细胞粘附性、耐酸性、胰蛋白酶耐受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另外,研究发现L.amylovorus对胆盐不耐受,且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未表明协助L.amylovorus进行胆盐逃逸的现象,其胆盐逃逸机制仍需进一步探究。3.猪肠道L.amylovorus差异菌株人工菌群的构建通过传代培养和连续培养两种方式,构建由6类差异菌株组成的人工菌群。结果表明,成功构建了6类L.amylovorus差异菌株组成的人工菌群,连续培养36 h可稳定维持L.amylovorus差异菌株的菌群结构;传代培养时,仅HZS23、HZS30、HZS112、HZS114的组合能够维持稳定的菌群结构。同时,研究发现L.amylovorus差异菌株在传代培养后菌群结构趋于单一化,且差异菌株之间存在生长等级秩序,HZS123的生长优势最强。4.原肠道菌群驯化培养的探究为探究原肠道菌群传代驯化后的共生菌体系,采用肠道原菌群进行驯化试验,结果表明,驯化后杆菌比例显著增加,有S层蛋白杆菌的S层蛋白特征趋于一致,呈现均一化hepatic immunoregulation;驯化后菌群结构呈现单一化,经鉴定,驯化后均为乳酸杆菌。研究结论:本试验发现了9类L.amylovorus差异菌株在生长特性和益生特性上的差异;发现L.amylovorus胆盐不耐受,且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并无协助L.amylovorus胆盐逃逸的现象,存在其他逃逸机制需进一步探究;成功构建了6类L.amylovorus差异菌株组成的人工菌群,连续培养36 h可稳定维持L.amylovorus差异菌株的菌群结构;传代培养难以构建稳定菌群;发现L.amylovorus差异菌株之间存在生长的等级秩序,在传代培养后菌群结构趋于单一化;对原肠道菌群的驯化培养,表明菌群结构的单一化,且趋向于乳酸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