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黄鱼的人工繁殖必须依靠催产激素才能排卵,已有研究表明LHRH-A2能够有效诱导小黄鱼排卵,但催产效果有待提高。就传统的人工催产而言,一方面,人工激素的常用给药方式是腹腔注射,容易导致亲鱼应激反应过大而出现死亡等现象,致使亲鱼群体数量减少;另一方面,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等成本。因此,亟需研发新型低成本和有效的催产激素并改变催产方式。本实验通过设定3组不同浓度的GnRH和粒径大小,研究其不同指标对微囊球载药性能的影响.以期为口服型催产激素的制备提供理论参考。为评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onadotroph in releasing hormone,GnRH)作为外源激素对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的人工催产繁殖效果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以生理盐水注射组为对照,设计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A2,2.4μg/kg)注射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75 μgPositive toxicology/kg)注射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6 mg/kg)口服组,通过繁殖生理学等方法比较其产卵情况、卵巢组织生理学变化和血清激素水平综合分析催产效果。此外,还通过高通量测序综合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海藻酸钠溶液中添加一定量的GnRH,壳聚糖和海藻酸钠可以通过离子交联法结合在一起。设定3组不同的GnRH浓度梯度,分别为0.2 mg/mL、0.4 mg/mL和0.8 mg/mL,采用锐孔造粒的方法,制备3组不同粒径大小的载药微囊球,得到的粒径大小分别为3 mm、4 mm和4.5 mm;其制备微囊球的包封率和载药率的最佳GnRH浓度和粒径大小分别为0.8 mg/mL和4.5 mm。该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备的含GnRH的微囊球呈规则球形,粒径均匀,强度高和弹性较好。2.通过注射和口服GnRH诱导小黄鱼人工催产效果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GnRH注射组在效应时间、产卵持续时间上以及受精率和孵化率与LHRH-A2注射组无显著差异,但总产卵量和上浮卵重显著升高(P<0.05);GnRH 口服组总产卵量和上浮卵重则显著低于LHRH-A2注射组,但受精率和孵化率无显著差异。进一步通过组织生理学分析小黄鱼产卵过程,对照组卵巢发育以Ⅲ期卵巢为主,LHRH-A2注射组、GnRH注射和口服组均可诱导卵巢由Ⅲ期发育至Ⅴ期,促进卵母细胞由Ⅲ和Ⅳ时相发育成熟并排出体外。各实验组经催产激素处理后,血清中促黄体生成素(LH)、卵泡刺激素(FSH)和GnRH迅速上升,至产卵后期仍维持较高水平,各处理组的激素水平变化趋势一致。3.通过16S rRNA高通量测序,多重比较分析不同种类的催产激素对小黄鱼产卵过程的肠道菌群变化。结果表明,小黄鱼产卵过程的OTUs总数为12528个,核心OTUs总数为481个;对照组、LHRH-A2和GnRH处理组分别占OTUs总数的38.75%、26.65%和36.60%。产卵中期,对照组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而GnRH处理组其较低;产卵后期,GnRH处购买PLX3397理组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较高,而A2处理组其较低。各组大部分肠道菌群样品组成无明显差异。在门水平上,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是优势菌群。对照组中,α-多样性指数与激素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而A2处理组中其有显著相关性;GnRH处理组中,Chao1指数与产卵量和激素含量均无显著相关性,而Shannon、Simpson和Observed_species指数与产卵量和GnRH含量显著相关。激素处理组与产卵量-激素含量呈极强相关的共有优势纲均为拟杆菌纲。综上,注射GnRH可有效诱导小黄鱼产卵,且催产效果与注射LHRH-A2无显著差异;口服GnRH也可以诱导小黄鱼产卵,但产卵量和上浮卵重显著低于激素注射组,对其给药方法和剂量需要进一步优化;研究揭示了催产激素对小黄鱼雌鱼肠道菌群组成的变化,为深入研究石首鱼类肠道菌群及健康养殖MK-4827研究购买提供了参考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