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数据挖掘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叶天士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用药规律

目的 分析叶天士治疗胸痹心痛病的用药规律以及核心药物组合的潜在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遴选《叶天士医学全书》中治疗胸痹心痛病的方剂,建立数据库,借助Microsoft Excel 2021、SPSS Modeler 18.0、SPSS 25.0进行中药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运用BATMAN-TCM网站、GeneCards、DrugBank、OMIM、TTD数据库获取核心药物组合与疾病的靶点,使用STRING网站和Cytoscape3.9.1软件分析靶蛋白相互作用关系,并筛选出核心靶点,采用Metascape网站和微生信网站对核心药物组合与疾病的相关靶点做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medical informatics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结果 收集方剂100首,涉及中药169味,单味中药使用频次≥8次作为高频中药,有茯苓(45次)、半夏(23次)、桂枝(23次)、生姜(21次)等,其中药性以温、平为主,药味以甘、苦、辛为主Rapamycin作用,药物多归心、肺、脾经,功效排名前三位的是补虚药、化痰止咳平喘药、利水渗湿药。关联规则分析得到11组强关联药物组合,置信度最高的是半夏-生姜-茯苓。聚类分析得出5类药物组合,新处方3首,因子分析得出8个公因子,新处方3首,多有温阳、祛痰、活血、补血、益气养阴之效。网络药理学研究得出核心药物组合半夏-生姜-茯苓治疗胸痹心痛病有205个相关靶点,将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FOS原癌基因(fos proto-oncogene, FOS)、一氧化氮合成酶3(nitric oxide synthase 3, NOS3)作为关键靶点,钙离子(calcium,Ca~(2+))信号通路和环状鸟苷单磷酸酯-蛋白激酶G(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protein kinase G, cGMP-PKG)信号通路是核心药物组合治疗胸痹心痛病的潜在信号通路。结论 叶天士治疗胸痹心痛病多从温阳化痰、活血化瘀、益气养阴三个方面选方用药,核心药物组合半确认细节夏-生姜-茯苓可能通过TNF、FOS、NOS3等靶点对钙离子信号通路,cGMP-PKG信号通路进行调控从而发挥改善胸痹心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