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障碍共病疼痛在临床上常见,两者共病往往意味着疗效欠佳、预后差。OPRL1基因编码孤啡肽受体(NOR),而NOR及其内源性配体孤啡肽(N/OFQ)作为内啡肽系统的重要一员,可调节多种生物学功能和神经行为,这些功能与疼痛及抑郁障碍密切相关。目前国内外关于抑郁障碍伴疼痛症状患者的OPRL1基因表观遗传学变化相关研究未见报道。目的:1.分析成人抑郁障碍患者OPR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的变化,评估被测CpG位点对抑郁障碍的影响。2.探索OPRL1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水平作为伴疼痛症状成人抑郁障碍患者生物学标记的可能性,评估成人抑郁障碍患者发生疼痛症状的影响因素3.分析伴疼痛症状抑郁障碍患者OPRL1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特征之间的相关性,验证OPRL1基因的功能与作用。方法:1.严格按照入排标准,选择2022年5月至2022年10月在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收住院治疗的抑郁障碍患者95例进入病例组。同期在社区招募与抑郁障碍组在性别、年龄及学历相对匹配的30名健康志愿者进入健康对照组。2.抽取所有入组者静脉血5ml,提取DNA后进行亚硫酸氢盐处理及焦磷酸测序,最终得出病例组及健康对照组共125例被试人员的OPRL1基因启动子区域的甲基化水平。3.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HAMD-17)、儿童创伤问卷(CTQ-SF)、数字疼痛分级量表(NRS)来评估焦虑、抑郁、童年创伤及疼痛的特点和严重程度;健康对照组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根据数字疼痛分级量表的结果,区分95例抑郁障碍组内的伴疼痛(61例)及无疼痛(34例)亚组。4.数据分析统计采用软件SPSS25.0,根据数据分布分别以均数±标准差(x±s)形式、中位数(四分位数)描述正态分布及非正态分布数据。两组比较计数数据采用卡方检验,计量数据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协方差分析;相关分析根据数据分布采用Pearson、Spearman相关分析;分析影响因素使用二元Logistic回authentication of biologics归进行分析。结果:1.抑郁障碍组 OPRL1 基因的 CpG1、CpG2、CpG3、CpG4、CpG5、CpG6、CpG7、CpProtein Tyrosine Kinase抑制剂G8、CpG9位点甲基化水平和所有被测CpG位点的甲基化水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CpG13及CpG15位点的甲基化率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2.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PRL1基因的CpG1、CpG12、CpG14位点超甲基化及低文化程度是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性因素。3.抑郁障碍组内伴疼痛组CpG1位点的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无疼痛组(P=0.036);疼痛组的精神性焦虑、躯体性焦虑维度得分及HAMA总分均显著高于无疼痛组(P<0.01);认知障碍、焦虑/躯体化维度得分及HAMD总分均显著高于无疼痛组(P<0.01);疼痛组情感虐待维度得分及CTQ-SF总分均显著高于无疼痛组(P<0.01)。4.抑郁障碍患者的疼痛症状与OPRL1基因CpG1位点甲基化水平,HAMA量表的精神性焦虑维度、躯体性焦虑维度及总分,HAMD量表的认知障碍维度、焦虑/躯体化维度及总分,CTQ-SF量表的情感虐待维度及总分,均呈现正相关(P<0.05);多个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与HAMD的迟缓维度及HAMA的精神性焦虑维度相关(P<0.05),个别CpG位点甲基化水平与疼痛、CTQ-SF的躯体忽视、HAMD的认知以及HAMA的躯体性焦虑维度得分相关(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焦虑程度严重是抑郁障碍Erastin患者出现疼痛症状的危险性因素,OPRL1基因CpG1位点的超甲基化、女性为保护性因素(P<0.05)。结论:1.成人抑郁障碍患者OPRL1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存在差异。2.成人OPRL1基因CpG1、CpG12、CpG14位点的超甲基化及低学历是发生抑郁障碍的危险性因素。3.成人抑郁障碍患者伴疼痛组的OPRL1基因CpG1位点甲基化水平与无疼痛组相比存在差异。4.OPRL1基因CpG1位点的甲基化水平越低,成人抑郁障碍患者伴疼痛发生的概率越高;OPRL1基因的启动子区域部分位点甲基化水平与焦虑、抑郁及童年创伤存在相关性。5.成人抑郁障碍患者女性、CpG1位点超甲基化是发生疼痛的保护性因素,男性、焦虑程度严重是发生疼痛的危险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