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与不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应对方式比较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非自杀性自伤(NSSI)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应对方式的差异性。方法:纳入193例2020年12月至2022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根据是否伴有NSSI行为分为伴NSSI组和不伴NSSI组。使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防御方式量表(DSQ)、应对方式量表(CSQ)、激惹、抑郁和焦虑自评量表(IDA)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以收集临床相关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资料,从而发现伴NSSI组患者自伤方式及频率、抑郁焦虑程度及其应对防御方式等的特点。结果:1.纳入研究的193名被试中,NSSI检出率为66.32%(128例);伴NSSI组女性(102例,79.69%)多于男性(26例,20.31%),伴NSSI组患者对母亲不信任者占比(17例,13.28%)高于对照组(3 例,4.62%)(P<0.05)。2.伴NSSI组自伤行为具有如下特点:自伤5次及以上者占93.75%;自伤程度中轻度(35.16%)为主;采取方式多为划伤皮肤(89.06%);发生在初中阶段占比较高(67.97%);自伤原因多为宣泄糟糕的情绪或感觉(88.28%);自伤直接外部刺激中学习及就业压力大(60.16%)占比偏高。3.伴NSSI组抑郁、conventional cytogenetic technique焦虑、SCL-90各因子及总均分、IDA中内向性激惹及外向性激惹评分均高于不伴NSSI组(P<0.05)。4.伴NSSI组DSQ中不成熟及中间型防御机制因子、CSQ中自责、幻想、退避因子评分均高于对照组;CSQ中解决问题、求助因子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5.HAMD、HAMA、内向性及外向性激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心理防御问卷(不成熟、中间型、)、应对方式问卷(退避、幻想、自责)各项高评分和自伤之间呈正相关(P<0.05)Metabolism抑制剂,而求助、解决问题高评分与自伤呈负相关(P<0.05)。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不成熟防御机制因子、退避因子对患者实施NSSI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1.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NSSI行为检出率高,女性多见,患者对母亲不信任者占比高,自伤行为具有重复SB203580分子量性、多样性、发生频繁、宣泄压力等特点。2.伴NSSI行为的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与不伴NSSI者相比,抑郁、焦虑、激惹程度更重。3.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抑郁、焦虑、激惹、精神症状程度越重,使用不成熟防御机制及退避、幻想、自责的应对方式的频率越高,发生NSSI行为的机会越大,而使用求助、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的频率越高,发生NSSI行为的机会越小。4.采用不成熟型心理防御机制及退避的应对方式是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发生NSSI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