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周期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相关指标变化分析

目的 探讨不同周期的高脂血症大鼠模型的血脂水平及氧化应激水平,科学地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正常饮食饮水)和处理组(正常饮水,给予高脂饲料喂养:基础饲料+15%猪油+20%蔗糖+1.2%胆固醇+0.2%胆酸钠),两个组别在分为0、15、30、60和90 d 5个小组,观察记录动物的一般状态,在不同的时间节点处理动物,取血清、检测血脂水平和氧化应激水平,肝称重,计算肝系数,部分肝置于4%多聚甲醛中,进行HE组织病理学染色,部分肝组织匀浆,检测血脂水平。结果 模型组动物被毛暗淡无光泽,出现脱毛、行动迟缓的状态;体质量自15 d增长较为明显,肝系数自30 d开始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30 d和60 d血清中TG和CHO明显的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90 d的T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处理组自15 d开始血清中MDA升高,SOD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AOC自30 d开始明显降低,差异selleck合成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动物的肝组织自15 d开始,淋巴细胞聚集,肝细胞肿胀变性,细胞medial elbow核挤向一侧,直到90 d肝索排列紊乱,肝细胞肿胀,发生脂肪变性,胞质内有大小不等的空泡肝血窦受压变形等病理改变。结论 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成模率较高,但在药物预防和治疗作用的研究与分析中,应考虑到代谢的变化和周期的长短,除了血清指标外,建议增加组织和其他代谢酶活性的检测指标,更科学地分NSC 127716配制析药物的作用。